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城市的温情——小立南游散记

(2008-09-14 00:28:38)
标签:

旅游

分类: 生活杂谈

   200781日晚,一时冲动,我背起行囊,一个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我先后去了深圳与广州两地,真实体验了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气息。同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感受到不同的城市里,有不同的温情。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煎熬,我终于来到了深圳火车站,出站后抬头一看,原来这里就是通往香港的罗湖口岸,呵,下次办好港澳通行证后再来! 

    刚下火车,我就发现深圳人穿衣很简单、随意,广州人也差不多。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吧,男女大多都是短裤、T恤。也有穿衬衫领带,西裤皮鞋的标准装的,但看起来都是公司职员在外派工作。或许是广东人平日里在公司西装革履太讲究,难得有机会穿自己喜欢的休闲装,因此出门逛街、游玩的时候就不那么在意穿着了,舒服就好!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广东人有钱并不需要表现在穿着上。大街上穿着土布、纯棉衣裳,脚蹬布鞋、拖鞋的一个人,说不定就是某个大企业的老总哩! 

    而这点在长沙就不同,虽然不是满大街的衬衫领带,但都是比较正式的休闲装。标准穿着是牛仔西裤、T恤、软皮皮鞋,腋下夹个长皮包,在长沙,这身装扮就代表了老板、老总的形象,而且其它行业人的穿着,也有朝这种模式发展的倾向,比如说政府官员、高校教师,难怪有人说现在的教授像老板,老板像教授,这体现的其实是一个城市民众的价值取向呐!

 
    说到吃,首先要感谢刘洋兄,其次是在深圳的钟黎等朋友,他们请我吃大餐,让我有机会领略广东美食。

  湖南人的口味是比较顽固的,到哪里都要带一瓶辣椒。所以深圳的朋友问我想吃什么菜时,我随口说湘菜,朋友提醒:“来广东当然要吃广东菜啦!”想想,说得有道理呀,到当地当然要吃当地的菜。

  我印象中的粤菜应该是不放油、酱油,很清淡,很清淡的那种,像水煮白萝卜那样。吃过几次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原来粤菜和湘菜差不多,也有口味很重的。

  都说广东人敢吃,天上地下,陆地海洋,无所不包。我看大街上的餐厅也确实很多,但奇怪的是,大部分都有个“湘”字。比如湘里人家、同湘会等,这还不包括大大小小的就叫“湘菜馆”的餐馆。我猜啊,广东人爱吃也许是湖南人怂恿的哩!为了赚广东人的钱!

  另一个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就是在广东少不了要喝水,尤其是在广州。满大街的糖水铺、凉茶店、汤馆。广东人笃信汤有清热去火、滋补养颜之功效,因此广东汤水的内容很丰富。在刘兄的带动下,我也喜欢上了一种名叫“火麻仁”的凉茶。

  广东人之所以喜欢喝汤水,与广东潮湿暑热的地域性气候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这与湖南人爱吃辣椒的原因差不多,湖南人多吃辣椒可以祛除湿冷气候带来的不适,辣出一身汗后,毛孔扩张,倍感舒适。


  我每天都和刘兄一起住。在深圳,他住办公室,在广州,他有一间和别人合租的小屋。深圳、广州的房价之高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听说均价已达9000/平米。所以,很多人的住所离工作地很远,甚至有人住在关外,工作在关内。他们每天需要早起赶公车,很是辛苦,为观照这种现实,深圳公司的作息制度也是按照“朝九晚五”来执行的。

  我观察了一下市内的居民区楼盘,好像大部分都是小户型,门很小,窗子很小,阳台很小,空间很小,但密度很大,楼层很高,在深圳,这点体现得更明显。这让我脑海里立即蹦出一个词:蜗居,或者说像沙丁鱼,被紧紧地压在铁皮罐子里。那些为在这个城市里买房正埋头辛苦工作的人们(和房奴)不正像为房所累的蜗牛吗? 

  刘兄在广州租的房,是一个五层小楼,楼上楼下全住满了。他住四楼,是和一个在附近高校教书的年轻MM合租的两室一厅。看来,刘兄这人很厚道,MM很放心。 

   房子虽小,但也挺舒服,甚至温馨。吃完晚饭,搬张小椅,燃支香烟,吹吹凉风,思索一下感情,畅想一下未来,也很悠闲自在。这种延续学生时代的生活方式,不是那种独门独户的公寓、别墅能够体会的。当然,这你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能成天抱怨房子小,而要乐在其中,并相信自己迟早也会搬进公寓、别墅。

  坐公车的时候,注视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暗想,这其中哪一间房是属于我的朋友们的呢?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带着希望和憧憬来到深圳、广州,本以为只要辛勤工作,就一定能打拼出一片天地,直到飞速旋转的生活齿轮磨平了青春的棱角,最后才真切地发现,其实所有努力只不过是为了在城市中央,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小窝。 

   也许这个城市,原本就不是属于所有人。

  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逼不得已地如此辛苦,在小一点的城市里,他们或许可以衣食无忧,轻松拥有公寓、小车,但我知道,现在的年青人都不喜欢那种在20岁就能看到70岁的生活。出去闯,有些人、有些时候,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未知的明天与未来。有人曾说过,30岁之前不要犹豫,30岁之后不要后悔,说得有点道理吧!
   
  衷心祝愿来沿海来寻梦的朋友们,希望你们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都市出行最怕塞车,在深圳、广州我却很少遇到,也许是因为坐车太少吧!在美国,汽车是必需品,我看这同样适用于深圳、广州。有一辆属于自己的car,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和朋友约会也方便,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吧!但这不适合北京,因为北京的车实在是太多,交通状况也不如人意。

  去广州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坐广州的地铁,熟悉了它的线路,今后去广州办事、开会也不会找不着北了。

  地铁还是很方便快捷的,就像他们的广告词:我们从不迟到。而且在广州的地铁上,我经常看到有人给老幼病残孕者让座,这让人感到了这个城市的一点暖意。
  
  我想,一个广州人,要是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都在地铁站旁,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哇!

总体感觉


  总体来说,深圳和广州都是浮躁的城市,但由于广州某些人性化的城市建设,些许消解了这座城市的残酷与虚浮,使之变得更加温情与真实。而深圳由于是新兴的“移民”城市,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到现在也不到30年时间,她没有形成自己的本土文化,显然缺少广州的历史文化厚重感和人文温情,她只是一群想赚钱的人聚居地,所以城市建设,缺少了那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而只是一堆为满足最简单、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冰冷设施。不仅仅是公共设施,就连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场所——KTV也有这样的痕迹。深圳的KTV似乎只是供工作紧张的白领们下班后宣泄的场所,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释放、宣泄的场所,唱歌只是假借的一个形式,于是音箱、灯光、摆设、氛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和考究了。 

    在广州一个楼盘的外墙上,我看到这样一句广告词:时间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不管这个楼盘做得怎么样,至少人家有这个意识:时间,是可以用来浪费的。这句话,在惜时如金,以“深圳速度”自豪的深圳是断然不会出现的。
  
  城市大了,难免浮躁。在广州逛沃尔玛的时候,广播里正在放陈奕迅的《十年》。我突然发觉,在大都市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情歌里饱含的忧郁与感伤。蜂拥而至的人流,不断扩张的楼群,才能让走散的恋人更加感受到寂寞与孤独:茫茫人海中偏偏遇见你,又失去你,还在那个我们相识的站牌下,多想再看见风托起你的长发……也许,真的可以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上一座城市。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词中说,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这句话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大都市。同样是外来人口,有人可以融入一个城市并享受她带来的欢愉,有人却顾影自怜,哀叹命运不公。城市就像一个恋人,需要你去探究她的内心,发掘她的潜能。当然,也许你们会成为夫妻,也许会成为仇人。

致谢

  感谢刘洋的盛情款待,天天请我下馆子吃大餐,还全程作陪当导游。刘兄还是一个不错的导游,由于他太会享受生活,深圳、广州早就玩了个遍,做导游也是驾轻就熟。感谢钟黎及她同事、林珏等深圳朋友的热情接待与赏光,感谢父母对我本次旅游在经济上的支持。最后,感谢大家的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