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2013-12-25 20:12:18)题记:出路就是走出去了才有路!
2005年的9月中旬,我在老家漯河和一帮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朋友开了三辆车从老家出发,沿着南(京)洛(阳)高速一路向东先后在南京、无锡、苏州、昆山、杭州停留,然后驱车去千岛湖,在千岛湖待了半天之后下午三点多通过轮渡到湖对岸,准备沿着盘山公路去黄山。
真正走向山路之后才发现走错了地方,沿着新安江的盘山公路在浙江境内还算好些,出了浙江到达安徽境内之后基本上不叫公路: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沟壑,一面是人工开凿的陡峭的不规则的石壁,路面几乎是原生态的,开凿之后既没有铺设沥青路面,也没有用水泥灌浆,路面高岗不平的,车子在不停地颠簸。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关键是由于全部是人工开凿,所以路面很狭窄,两个车很多路段根本没法会车,如果远远看到对面有车过来的话靠着山崖行驶的车要先找一个专门为了躲车而开凿的躲车地方,等到靠路外侧的车过去后再出来行驶,好在是那里车少的可怜人,有时间开车十几分钟也不会遇到一辆车,车辆行驶的速度一般都在40公里左右,从千岛湖到歙(音读she)县很近的距离——只有约200公里,可是需要六个多小时,山路的崎岖自然不必说了,我们这些在平原地区成长,在城市里面开车坐车的人走那样的路确实是胆战心惊的。
除了山路的陡峭与险峻外,满山遍野的原始生态林木十分的茂盛,沿着那段蜿蜒曲折陡峭的山路行驶除了道路险峻带来的担惊受怕之外,上文已经提到有时间十几分钟都不会遇到一辆车,这还不算,其实连村庄和人都很少。行驶了三四个小时时间遇到的行人和车辆总共不会超过一百人,面对那样的环境我心里有些担心:要是天黑了,有歹人在路上设置路障,我们下车搬路障时间,人家用山林木照我们每人的后脑勺上一棍怎么办?虽然我们七八个人,毕竟是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山路。所以在一处稍微平坦的山路休息时间我说要是再有一个小时我们还看不到大面积的灯光的话,我们就找个山坳边上的人家住下了不走了。大家听了说的有道理,就决定那样。
在我们从千岛湖到歙县的山路上除了上述的山路陡峭,少有人家外,另外一个镜像是:山的下面是清澈的山泉水,有两次我们都下去直接捧着水喝,还有就是几乎看不到有三分之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耕地,在山路边的很多地块都是有十几二十几平方米的样子。在晚上大约近七点时间我们终于能够看到大片的灯光,又开了一个小时才走到宽阔的道路上,到达歙县县城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的光景了。
当时我们这些生活在黄淮平原的人都感慨:原来生活在这里实在是不容易呀!今年十一期间我在丽江接受培训,给我们培训的老师讲了一句有关徽州的话:上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赶出家门!因为古代的徽商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所以生在那里的人要想活下去十分的艰难,因此男孩到了十三岁岁就被父母强行赶出去了,这样看似父母狠心,其实都是无奈之举,如果呆在徽州只有饿死一条路,那么被赶出去后也会还会活下去。总比呆在徽州饿死强,正是这样,一代代的徽州人走了出去,以至于后来形成了徽商派。那些有名的徽商仅仅是十三四岁赶出家门有寥寥无几的极其个别的成功案例,大部分从徽州走出的孩子也许没有走出去就被冻死、饿死、或者被狼虫虎豹咬死了。即便是这样那些人依然还是前赴后继地要走出徽州,因为不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前段时间不知道是俞敏洪还是谁说他们的企业要改变自己原来的商业模式,改了有可能失败,但是不该注定要失败。所以说要改。
现在我在老家漯河父母这里写这些文字,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在丽江接受培训时间的另外一件事情,当时在丽江遇到一个房地产项目需要资金,我在玉龙雪山下面的一个湖畔给远在北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让他帮忙看看能不能筹集到一些资金,因为一个丽江当地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需要一个亿左右的资金,电话里面和对方沟通后又把项目资料发给对方,不到两天对方就说项目可以,他们可以给资金,并且资金成本比较合理,最后事情还有没有成功,原因不是说对方没有看中项目,也不是对方没有资金,而是对方是一家资金雄厚的机构,他们嫌一亿太少,麻烦,说最少要给三亿元,而丽江方面因为要那么多暂时没有用就没有要。
一个亿的资金对于丽江当地来说是个大数目,但是我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可以在北京很快找到一个最少给三亿资金的机构,这就是社交范围差异的结果。
上周同一个在北京专门从事房地产私募的朋友聊天,谈到融资时他说今年他们放出去的单笔资金最大的数额是十五亿元,这样的数字在三四线城市筹集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十分的轻松。同时我和他还谈到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出路问题,有资料显示,今年北京出让的土地中有超过90%的面积是被前十大企业垄断的,那么其余的开发商怎么办?是不是不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了哪?有没有出路哪?答案当然有。那就是走出去。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了才有路。
一线城市的中小开发商走到二线城市就会变成中型或者大型开发商,而走到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就是大型开发商。你一个亿资金在北京从事房地产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要是跑到西部的县城的话你绝对是大爷,说不定县太爷对你也是召之即来的。那么你呆在北京上海肯定没戏。走出来就是另外一番天地。对于北京的中小开发商来说走出去肯定比呆在北京强的多。
那么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的很多日子也不好过,原因是多方面的:资金匮乏,有时间也许一两千万的资金就十分作难,有时间是人才匮乏,找个合适的技术和经营型人才都找不到,同时又面临着一二线城市开发商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蚕食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如果一味地呆在原地出路只有一条:等死。那么是不是三四线城市开发商走出去到一二线开发哪?当然不是!那只能是笑话或者玩笑。三四线城市开发商走出是不是说要公司走出去是开发公司老板要走出去。
走出去干吗?一是要更新观念,出去学习。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二是在外面的学习中会遇到合适的人,什么人?这些人有技术型的、经营型的还有也许是资本大鳄。在外面经常走动才能够遇到,一味地呆在自己的城市,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经常遇到的就那么几个人,你的观念怎么能够改变,你又会遇到几个人才,说不定你遇到的很多人绝大部分都不如你,那么你能够指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观念不如你、财富不如、人脉不如你、能力不如你。这样不但对你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你自我膨胀:看看我多么的牛逼。周围人都不如我。而走出去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自己很多方面不如人,你会变得谦卑,你会变得乐意学习,你会遇到高人,你会遇到机遇。你会遇到让你腾飞的契机。
一个人坐在自己办公室内你每天见到的就是那么几个人。你要是走到街上遇到的就多了,你要是经常走出你所在的城市那么你的遇到的就和自己所在城市具有不一样的东西。
远见决定未来。多出去走走吧。没有坏处,即使你在北京,上海只要你走出去就会发现你未曾遇到的很多,而这些都是十分美好的。
出路是出去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