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城市之郑县

(2013-05-01 18:20:01)
说起郑县很多人未必知道。
其实我在微博上经常提到的郑县就是河南的省会郑州。那么郑州缘何被称为郑县哪?原因是在京汉铁路修建之前郑州就叫郑县。
1886年开始论证京汉铁路(也就是现在的京广铁路北京至汉口段,当时由于修桥技术无法跨越长江,所以北面只好修到汉口,而南面开始修建的铁路则从武昌站开始,这也是在此之前唯有武汉两个火车站的缘故,解放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才把武昌站与汉口站之间尚未连接的部分接通),后来张之洞承办此事,据民间不确切消息传说,后期由袁世凯主持修建,袁世凯祖籍河南周口项城人士,原先规划的京汉铁路是走原来的官道附件的,具体到河南就是走开封、周口一线的,结果由于袁世凯担心铁路修成后震着他家祖坟,另外担心当时军阀混战容易乘坐火车骚扰他家乡百姓,所以他主持把铁路往西迁移了,如果打开中国地图看看京广铁路,不难发现出了河北保定之后铁路就往西南方向走,到郑州之后再往东南方向,这样设计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开周口,这样也就把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从京汉铁路上移除了,结果加上后来又修建的陇海铁路,郑县就处于了南北交通的节点之上。
1889年修建京汉铁路时间郑县人很少,直到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之后,郑县的常住人口才3万多人,后来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郑县的人口慢慢积聚起来。解放后郑县的人口突破10万,郑县第一次出名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因为在郑县聚集所以现在郑州那里有一个为了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的纪念塔,它曾经郑县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铁路运输代替公路运输,郑县的地位日益凸显,1952年河南省委、政府向中央打报告,申请把省会从开封搬迁到郑县,报告上报12天就批准了,原因就是从河南各地到郑县坐火车比较方便,当时虽然有郑州市,但是当时的郑州市委、政府均不在郑县办公,而是在郑县以西几十公里的荥阳办公。
随着省委政府的搬迁,郑县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当时郑县有12万人。
现在的郑县市区人口已经突破700万,并且郑东新区被一些人和媒体誉为“鬼城”。未来的郑县规划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所以现在的郑东新区远远不够。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明白了郑州缘何叫郑县了吧。其实叫郑县叫的最多的人是洛阳人,缘何这样,因为作为古都的洛阳人民不服气郑县,说那里没有根,没有文化的积淀。
其实郑县原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一个火车拖来的城市。所以郑县有着很多的不一样,你很难从找出来究竟那部分人才算是郑县人,他们的菜系是什么?因为是一个交通要塞,所以郑县聚居了全国各地的人,在郑县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个省份,甚至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特色食物。
因此在那里你不用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而同时郑县人民又是善于创新的,他们会把各地的食物加以改造,使之能够适合本地人的口味,所以郑县的很多饭店的食物又是没有特色的——糅合了东西南北各地方的口味。
郑县由于沉淀了各地往来者,人多而流动性强,所以难免良莠不齐,所以郑县也有很多不好的形象在外面,特别是原来的火车站地区跟外地人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坑蒙拐骗欺负外地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郑县人民又是厚道的何以见得,第一是饮食,郑县最为出名的是烩面。你只要见过烩面碗你就知道了包括郑县人民在内的河南大多数人民的憨厚与朴实了。在郑县最好吃的烩面原来是和记,也许是国营的缘故那个品牌在慢慢地衰落,现在最好吃的是萧记了,开了不少的连锁店。中间一个插曲是乔赢的红高粱,当年信誓旦旦要挑战红高粱的,结果无疾而终。现在半死不活的还有几个店吧,其实乔赢曾经因为经济原因停过一段时间。
郑县是一个快速长大的孩子。所以很多方面配套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郑县一句比较流行的,且已经流行了二十几年的口号是“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足见郑县的各方面的不足之处,要是用人的分层来描绘郑县的话哪他就是一个”爆发户”,并且不是发的太狠的暴发户,原因是因为膨胀太快所以总是显得趾高气扬的,但是不但被自己同省的洛阳笑话没有文化,同时也被京汉铁路那头的武汉笑话经济不行。
现在郑县的另外一个优势正在失去,那就是交通枢纽的相对地位,随着高速公路,特别是四纵四横高铁的逐步建成,郑县的交通枢纽地位相对降低,而武汉的地位在加强。原来从上海发往西南成都重庆方向的列车都要经过郑县,而现在沿江从上海到成都的铁路使得郑州失去了此部分周转客源。他们直接沿着长江上下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一个标志郑县交通地位丧失的事件是铁道部合并给交通部之后剩下的七个铁路分局中没有郑州的戏了,这足见郑县交通地位被削弱的明证。
郑县的发展出乎意外,除了天天挖沟就是天天堵车。在微博上你经常会看到郑县堵车的微博不亚于帝都。伴随着郑县的大堵车是郑县的空气质量在全国是后几名的,虽然郑县没有多少的工业企业,排污企业不多,但是由于郑县北面靠着黄河,所以风沙与汽车尾气污染使得郑县未富先污染了。我每次到郑县办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抠鼻子——原因是那里的空气质量着实让呼吸道感到难受。
即使这样,郑县的城市冲动依然强烈,现在郑县到汴京的通道又好几条。两城融城势不可挡,现在电信、金融已经两城算作一城收费了。而郑县发展的势头不会因为交通地位的相对削弱而停滞,这和河南一亿人口有关,同时还吸引山西人民到郑县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