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城市之上海

(2013-04-16 17:35:22)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上海是个令人羡慕的地方,我家虽然生活在农村乡下,但是在我几岁时间我家里那些奢侈品都是和上海有关联的:红灯牌子的收音机大概是在73年前后购买的,在77年前后我家陆续购买了不少的上海货: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蝴蝶牌子的缝纫机。尤其是自行车、缝纫机这两样东西在我们家呆着的时间绝对是没有出借出去的时间多的,几乎半个村子的人家相媳妇时都会把我们家的那两样东西给借走而骗人家菇凉说是自己家里的。

我爹在1978年开始到高中教学之后,我们家又多了上海的东西,就是我爹喜欢穿上海出的青松牌子的纯白色的衬衣,有次我爹到河南省会郑县培训,买了一件穿在身上可精神了,后来他就不穿其它牌子衬衣了,虽然那样的一件衬衣我爹的每月的工资不够买三件,当时衬衣是9元一件,我爹工资似乎只有24元。但是我爹还是坚持穿,后来我们那里的人到上海出差,我爹让人家代买了三件,到我上高中时我有一次偷偷穿了他的衬衣到学校,老被同学羡慕了,虽然14岁的娃是不能称起来的,自然回去之后挨了老爹一顿揍。

在我家心目中上海的东西都是老好的了。1982年,我家在我村第三个买了电视机,是那种14寸黑白的,专门买了彩纸贴在屏幕上冒充彩色的,使得人会像波纹般一波一波的不同的颜色,当然这个电视也是上海的产的,是凯哥牌子的。

作为一下乡下人,一个农村长大的娃,虽然经常走南闯北的,但是貌似阿拉上海和俺关系不大,诚然在无锡工作期间(96-98年)经常从无锡到上海去玩,当时我们公司有五个地方业务做的很好,首先是北京、江苏、然后是上海、还有浙江和广东,我负责的无锡占到整个江苏市场回款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故而也算是十分牛逼的人物,这样和大城市上海的那些同事们也能够递上话,不然在上海面前你就只有自卑的份了,虽然上海和我们公司的那些在当地工作的人关系不是十分大,但是每次公司年会或者每月的省经理会(后来我荣升江苏省经理)包含上海在内的那些公司的人都牛逼哄哄的,好像上海就是他家似的。

第一次直接接触上海人是我刚到无锡工作,我们每月都会到南京开会,当时正是冬季,我开完会坐火车返回无锡,在车上遇到两个上海人。当时我的座位是北朝火车前进的方向的靠窗户的位置,我上去时我对面靠窗的位置已经坐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人,文质彬彬的。不一会又上来一个人,年龄大概比我小上三五岁的样子,上车后不知道他对着我对面的靠窗的人说的什么,然后那人也回他话,后上来的人一直站在那里不不坐下,嘴里一直不温不火地说些什么。坐着的那位也跟着一句句地说着,后来后上来的人拉坐着人,拉了两下之后,靠窗子的人站起来,坐到靠近过道的位置坐下,后上的人坐到靠窗子的位置,到这时间我才明白,原来是先上的那位坐了人家的位置,这期间大约有十来分钟的时间两个人都在说。

按照我们中原或者北方的习惯,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马上换的,换完之后就没事了,二位不这样,他们从南京上车就在不温不火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既不红脸也不高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在聊天,一直到我在无锡下车前他们还在说。下车时和我坐在一起的人在列车门口对我说:你看看那两个上海男人一点蛋子都没有。我这才知道二位是上海人。

在无锡工作时间经常到上海去玩,到那些地方玩过忘了,无非是夜场,南京路那里只去过一次,派驻上海的同事说:南京路就是给外地人开的,本地人一般购物都去淮海路。

在上海还有一次奇遇,第一次到上海去的时间,提前电话通知同事让他们到火车站去接,接到我和另外一位无锡的同事后我们坐出租车先回办事处,上了一个高架之后大约过了两个插口同事问我累不,我说不。他说你就先欣赏一下外面的风景吧。好长时间出租车停下来,打的费居然接近百元,我想上海果然大。这是我同事说:师傅,从火车站到这里应该怎么怎么走,说了一大堆地名路名,到这里如果不堵车的话正常是45元左右,而你绕了那么远的距离,司机说你早不说。同事说你听我们是外地人故意绕远,我就要看看城市风景。要不我打电话把这事反应一下。出租车司机马上不吭声了,然后说你们走吧,算我白跑。同事拉着喊我们两个下车后扬长而去。我嚓,当时的姿势简直是太盖了。

后来经常去上海。离开原来公司后时不时地会到上海住上三五天的时间,感受大都市的人流、节奏、建筑、城市律动。按照我自己的习惯,都是一个人到处瞎逛,后来就逛到新天地附近,觉着那里不错,以后每次去都会住在附近,不论是坐火车还是飞机都是坐一号地铁到南黄陂路下车,然后走上十几分钟的时间,住到一个紧邻着那些古老的石库门的街区酒店,吃饭就在那里的上海人开的小店里面吃,那些小店一般都是只能够有五七个人在里面用餐,虽然空间狭小,但是卫生从外面看还是靠谱的,反正那里有很多的小店,每顿饭都会选择不同的品种吃,从那里步行不到二十分钟就会到城隍庙那里,但是从来没有在城隍庙那里吃过小吃,我以为那里的小吃应该和南京路一样是专门给外地人准备的。质次价高是无疑的了,就像西安的钟鼓楼那里的情景差不多。

从城隍庙那里再步行十来分钟就是著名的外滩了。看外滩建议应该在下午五点以后去,第一是可以看白天的外滩然后坐了轮渡到对岸的东方明珠附近看看那里的现代时尚建筑,也可以到第一八佰伴去买各种食品。那里周围逛了一圈之后然后再坐轮渡返回外滩,这时外滩已经花灯初上,整个江水被两岸的霓虹照的五彩斑斓,有兴致的话可以坐上夜游黄浦江的轮船欣赏不同角度黄浦江的美景。

去年时间,我在住处附近的车水马龙的石库门那里同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聊天,并写下一篇《内心安静一切皆平静》的文字,其中我这样写道:

下午。阳关暖暖,日子缓缓。

淮海路右侧的一处石库门的弄堂边上,我在那里买了一瓶果汁,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上海阿姨在那里怀抱着一只猫眯着眼在晒太阳。

我蹲下来,试着和她说话:阿姨,你好,晒太阳呀!老奶奶欠了欠身子说是呀,没事在这里晒晒太阳心情舒畅,我蹲在那里同老人家攀谈起来。看着老人家红光满面的然精神矍铄的样子,我说您老人家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她说你看看上面的字,1929年年建成后我就出生在这里了,算是81年了。

您老都81了呀,我还真是没有看出来,以为您最多70岁。

老了,没有几天活头了。

看您说的,您精神头这么好,再活个一二十年没问题的。

不行了,现在只有吃吃晒晒太阳的份了,做不了别的了。

每天这里车辆这么多,人来人往的,您老不嫌吵得慌吗?

习惯了,任何事情习惯就好了。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你看看这里都是老门老户的街坊,都是一些老姐们,大家都熟悉,说说话很方便。

我是觉着好吵的。

年轻人呀,心里安静了,就不吵了。经历了几十年了,什么风雨没有见过,这些汽车的吵闹声算不了什么的。”

从这里不难看出城市变迁过程中积累给上海的东西很多很多,往过上海曾经辉煌,也曾经迷茫,但是上海依旧是迷人的,不然也不会被称为“魔都”,一个令人着魔的地方。至于上海怎么令人着魔,我想还是自己去体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