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城市
(2013-04-07 17:05:58)
能够在一个人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的幸福时光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的。一个人的惬意与肆意,一个人的洒脱与无所顾忌。
下午。室外是春天的暖阳,室内是春意盎然的绿植,舒缓的音乐泄了一地,一杯速溶咖啡伴随着我玩完一会的游戏连连看,然后翻看着刚到的一本时尚杂志,当看到最后的部分——漫步意大利的一个城市的专题时,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个喜欢游走的闲人,一个慵懒者,一个喜欢到处去逛逛的人。
我在自己微博的签名上这样写道:喜欢游荡的自由分子,人不在,心在。
这些足以说明我对于游走的喜爱。
我的游走生活的形成是在十几年前,在江南。在无锡,在烟雨朦胧中,在麻石路,在古老的板门上,在小桥流水垂杨柳的古老街巷上。1996年,那时网络不是这么发达,一个人在无锡初期没有那几个的朋友,也没有很多的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说是把握我派到那里做城市经理,其实起初因为业绩不好,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所以会无聊,会寂寞,会无所事事,会百无聊赖,会抓耳挠腮,会在室内晃来晃去,会躺在床上看电视会做起来看电视,会因为长时间看电视而脖子痛,眼睛不舒服。
实在是无事可做,于是就走出去瞎逛。从居住的风雷新村,出来之后一直往西去,逛了解放东路、逛中山路、逛了南禅寺之后逛崇安寺,逛完梁溪大桥之后沿着运河继续走,一直走到锡惠公园,然后是河埒口,那时的无锡还没现在这么多人,很多地方还是保存着历史的风貌。
走累了就找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看看周围的景致或者蹲在街边看那些退了休的老人在河边下棋,虽然他们大部分的语言都不能听懂,但是毕竟是熙熙攘攘的排解了心中的寂寞与无聊。或者是沿着河边的麻石路,看着河对岸那些高低错落,犬牙交错的那些临河的古老建筑,那种灰墙、戴瓦、码头墙的建筑,无聊到去数上面木板的块数。
下着江南烟雨的季节,一个人。雨巷。麻石路。古老的街巷。脱了鞋,卷起裤腿,勾着脚趾,拎着鞋子,任由那有些冰冷的微风细雨软绵绵的飘落于身上,虽然有些凉意,但是那种微冷的感觉是一个和北方夏季时节大雨倾盆之后被淋得落汤鸡般的淋淋尽致的畅快是异样的感受,那似一种暧昧的阴柔与浅尝,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幽古的怅然若失的惆怅,是一种伤怀的情愫蔓延。在那窄窄的雨巷,没有撑着油纸伞的散发着丁香味的江南古典女子的曼妙身姿,有的是一个中原汉子高大身躯的徘徊与孤寂,那样的身影势必会招来三五个异样的眼神,不知道那眼神的真实含义,是惊奇、是不解、是嘲弄还是艳羡。反正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只顾走自己的路,虽然没有张扬,但也没有胆怯,有的是自在与淡然。无论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是以何样的面目示人,毕竟起初在那里认识自己的人只有十来个,撞上的几率很少,而一贯是性格内向的自己,在工作中大部分时间是一个刻板严肃的形象,而在那样的状况下肆意放松自己的心情,无论形象如何的糟糕不必担心被熟人看到的窘迫与难堪。
这就是一个人城市的微妙之处。
从此之后爱上了一个人的城市。从此之后爱上了独自远行。不停地游走于不同的城市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在游走中感受生活的本真。防松自我。
我曾在宁波一个人不停地逛荡近五个小时,渴了就在路边买一瓶矿泉水喝,饿了在街头的店面买了吃的,边走边吃,不必在意吃像是否优雅,不必在意周遭的目光。不必知道衣服是否在穿戴整齐,那种二大爷横扫落叶般的轻狂与随意是工作中的城市无法体会到的。
在青岛的三次逛荡与游走就更加的惬意了,一次沿着滨海大道一直游走,走过上个世纪租界的别墅,走过乱石穿空的、浪花飞溅的沙滩,一直游走到没有人出没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衣服扒光,一丝不挂跳进冰冷的海水中,扎个猛子,冰冷的海水在瞬间刺透全身,一种刺骨,的痛快淋漓的感觉直达内心,短短的几分钟身体冻的几乎僵直,赶紧出来,谁知道刚出海面的感觉比在海里还要难受,哆里哆嗦地咬紧牙关胡乱用手抹去身上的海水,然后赶紧穿上衣服,沿着来时的道路不停地奔跑,一直跑到头上冒出细微的汗珠,然后慢慢放松脚步,不知道中间自己在奔跑时间有多少人看到自己,反正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跑出汗来,至于跑了多久,跑了多远根本无法知道。
一个人的城市,一个人的游走,一个人的享受生活。每次在外旅游,我的原则是不坐出租,能够不坐地铁尽量不坐地铁,能够步行的话尽量用脚去丈量城市,用脚去看风景。那种不设定目标,不确定路线的随意与随性是和那种跟团跑的打仗似的旅游时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除了用脚去走之外,一个人的城市的另外一个爱好是从出来的地方跳到一辆公交车,选择靠外侧车窗的位置坐下来,然后一直两眼紧盯着窗外,让城市的风景肆意地涌入眼帘,一直坐到终点,然后再选择另外一条线路坐下去,这样的体验是坐在出租车或者地铁里感受不到的另外的风景。
喜欢一个人的城市,喜欢那种自在的放松与游走。喜欢那种肆无忌惮的畅快与无所顾忌。
抽出时间,去体会一个人的城市,也许你会爱上这样的短暂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