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
(2013-04-04 11:58:47)
昨晚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当时就想写一条微博,说是人们追求的爱情应该是十分简单的——在一起!可是后来发现不对劲,因为那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原因是忽略了另外两个人:文佳佳的情人和他的妻子,这两个虽然没有在镜头上出现的人。
爱情是什么?一个人的追求是什么?
在昨晚我发的微博里我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究竟要什么?起初未必就知道,经历之后才会明白。所谓感同身受,所谓同理心在没有亲身经历之前所有的文字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经历才是洞穿心灵的唯一方式。
文佳佳,一下飞机在遇到Frank,然后还有在月子中心起初的种种表现,都衬托出她作为一个愿意为了爱情而不计名分的一个敢做敢为大胆泼辣张扬的女孩形象。
不计后果地刷卡的是作为文佳佳这类情人和文佳佳情人老婆那类女性的一个显著特征,她们因为在时间上无法总与爱人或者名义上的老公厮守,在孤独寂寞之时之后靠刷卡来填平内心的不平衡与些许的怨恨,通过大量刷卡买来一大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来排解心中的怨恨,同时让对方因为心痛钱而引起对方的关注,希望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注,这和那些小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自己时而在学校故意犯错误一样,目的是引起对方关注,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文佳佳其实从内心来说并不是喜欢他的钱,而也许仅仅是被他工作中某个干练的动作,或者做派至多是被他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所显现出来的干练、沉稳所折服。不然不会被那么自信而坚定地说出“你们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除了老钟―――起码他从来没有骗我说他要娶我。”在这里文佳佳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为爱而爱的坚定与笃信。
青春是一剂可以任意挥洒的毒药。在张扬飘逸的青春,做出任何的行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影片中另外一个由海清扮演的角色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人们可以容忍、认可、接受同性恋的存在,所以很多的事情也就能够理解了,就在刚才,几分钟前,我的一个QQ上的从事婚纱影楼化妆的女孩子说,今天她们影楼今天就有一对同性拍摄结婚照,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乡下农村。所以被贬为小三也好,有真爱的情人也罢,都是出自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求,有人是为了物质,有人是因为精神,有人也许精神物质都要。
文佳佳们的情况在现实的社会上应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在通常的情况之下,他们并不会感到不快乐,也会毫无怨言地甘愿做一个地下情人,没有名分,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寂寞与空旷。但是无论文佳佳们起初如何是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但是人的欲望是一个无法填满的沟壑,在两人温情默默分手之后,一个人回到宽阔、甚至是奢华的空间时,窗外是炫目耀眼的霓虹、过节时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或者看到街头那一个个相偎相依而过的情侣,那时身边的一切奢华与金钱都变得索然无味了,这是渴求的仅仅是“在一起”。不要说自己不会奢望太多,不要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人的欲望是对没有拥有的渴求,在一些人奢望得到的东西,令人眼艳羡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也许是一文不值的。终于等到结果的文佳佳,虽然回到了北京,住到了奢华的房子内,但是每天面对着硕大而空旷的房间时,有的仅仅是落寞与无奈,当他发出“你到底要什么?”的时间,文佳佳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其实很简单,在一起,厮守。要求的这个人是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文佳佳是找到自己的内心真实的需求。她依然去再次来到西雅图,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爱。
但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文佳佳,也不是所有男人都是郝志,为了爱女的他放弃北京阜外医院优越的工作,优厚的待遇,三天挂不上号,黑市价格达三千元的挂号费的郝志,为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到美国甘愿做一个司机,整天帮人拎行李,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付出呀,而之所以能够这样无私的付出是因为无私的爱。但是并不是爱就能达动所以的人,爱并不是生活的一切。有人要的更多。郝志的老婆依然决然地和他离婚,投入到一个米国投资公司董事的怀抱。
文佳佳前情人前夫夫妻其实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与志趣,经历磨难,经历婚变之后,他前妻明明知道他不爱他,或者说爱的不完全,但是他们最后依然再次走回一起,破镜重圆。这或许印证了马诺的那句著名的“宁可坐在宝马里面哭,也不会坐在自行车里笑”。
她何以会“破镜重圆”未必就是她依然爱着她的老公,有的也许仅仅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一种养成,这样的养成之后就习惯了,要想改变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花钱的习惯、社交圈的变化、面子端起,这些东西她未必没有在内心挣扎过,没有权衡过,然而最终她还是依然决然“重走青春路”。
需要什么是需要一个验证的,在经历痛心彻骨心灵的洗礼之后做出的选择才是自己最终的选择,才是符合自己真实的需求。
室外鲜花盛开,次第绽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表现出来的差异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投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