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2011-10-26 21:59:42)
标签:
中国廖姓杨元元家庭教育上海海事大学 |
分类: 杂谈 |
近日,一个事件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一个北大硕士毕业的公务员,对自己的父母施害!我看到这个事件出来后更多的是对这个廖姓孩子的谴责,什么畜牲,不是人,没有孝道之心。就连著名的投资人薛蛮子在别人@
"如果你们有这样的员工或同事,会如何处置?会如何看待?招收员工时是否看员工素质?他的回答简洁干脆:“我会立即开除这个畜牲!”我看到的更多的都是类似的情况,至多是对于中国教育的一些反思。那么针对这个孩子对父母施害的原因,为何施害却在媒体上还没看到任何表述,至多就是那个廖姓的男子一句话:这是家庭矛盾。再没有更多的讯息传递出来。
我想先撇开这个廖姓男子的事情不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年早些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还有去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把这三个事件连起来的之后,我想试图用一些心理学的肤浅知识来阐述自己对于这个事件及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的思索。
药家鑫离开现场时是十分的淡定与从容,没有惊慌,没有恐惧。后来很多人在描绘药家鑫时都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功课也不错,并且在学校几乎没有犯过任何的错误。他会杀人,并且残忍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大家都感到不理解。
在药家鑫看到张妙记自己车牌号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过去因为犯错而受到的惩罚,所以他为了不受到惩罚就对张妙实施了侵害活动,当他的第一刀下去之后张妙的抗争使得他更加的愤满,这时他联想到的是他的父母,以及平时周围那些使他蒙羞之人,因此此时施暴的他是把二十多年累积的怨气一下子发泄出来,张妙只是那些他需要发泄对象的一个出口,捅完张妙之后,他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情绪得到了释放,那时他肯定是轻松的,是没有任何的心理压抑的,甚至有一种快感在内心。
杨元元同样是一个受到传统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一个人要出人头地等等,把人的身份分为三六九等,如果不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等等,外表看起来和药家鑫一样,学习好,温顺听话,是个好学生,但是内心高度的自卑、脆弱、敏感。最后采取了自杀行为来逃避现实。
我们现在回过来再看看深圳的廖姓男子,其实尽管媒体对于他的报道仅仅是限于北大硕士、深圳某区级财政局公务员,已婚接受记者采访时仅说了一句:这是家庭矛盾!其它的全没有说,但是我还是从他父亲那里,母亲说家乡话都会让他生气这里洞见了他内心高度的自卑心理。
我从微博之上少有的那些新闻图片上看到他的父亲是一个看似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控制儿子的欲望,其实他应该就是那种把自己的孩子作为私有财产严格控制的人,你是我的孩子,我省养了你,所以你必须一切都要听我的,如果不听我的,那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孝顺,就是畜牲。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他儿子应该从小就是唯唯诺诺的孩子,这个和药家鑫以及杨元元应该是同一类型的孩子。学习好,乖(外现的)、但是内向脆弱,自卑——从他母亲说家乡话他就生气看出来他对于自己老家是农村的,自己是农民的孩子的身份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我相信,他在单位绝对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并且从来不会惹事的孩子。
好了,事情到了这里基本上就清楚了。廖姓的男子其实是一个十分可怜的孩子,正像药家鑫、杨元元一样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牺牲品,是一个个可怜中国家庭教育悲剧的代表之一。所以我在微博上说“请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宽恕与关爱”,请媒体放过廖姓的孩子。
上述我所举的三个案例其实是我国家庭教育模式培养出来心理出现障碍的代表。这些看似乖巧听话,学习好的孩子很多都因为家庭教育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其实在孩子12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如果孩子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中能够纠偏的话会慢慢适应过来,如果没有完成纠偏的话就会在适当的时机,把内心的压抑释放出来,而施放的对象分为三种,上述例子恰好就是这三种,药家鑫的对外人,廖姓男子是对家人,杨元元是对自己。这些都是小时间父母施害孩子之后的心理投射与心理释放,家长施给孩子什么,孩子受到的同样是什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孩子廖姓男子对于父母的施暴就是过去廖姓父母对于孩子的施暴的释放,即便是廖姓孩子不在他父母身上施暴,也会转嫁到其它人身上的,要么是外人,要么是自己的子女。
前段时间被网络爆炒的李阳就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案例,他从小受到父母没有任何人格尊严的教育,他自己写了一本书叫《变态的成功》其实他对妻子的施暴是他父母教育方式的延续,习得性的延续。他受到的教育就是那样的,所以他会把自己受到的那些毫不保留地再施加于孩子。
前一篇:胆从何来
后一篇:房展会昭示企业对待业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