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悖论催生现代模型论的诞生
(2017-02-22 15:45:55)罗素悖论催生现代模型论的诞生
190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发现在传统朴素集合论存在似是而非的“悖”(Paradox),铁板钉钉,震动业界。
罗素使用传统集合论的几个符号,试问,以下等式成立于否
S={ x| x ∉ x}
十分显然,如果S∈S,那么,S∉S,反之,如果S∉S,那么,S∈S。由此可见,S是一个集合怪物,不是传统的集合。
如何在集合论中驱赶怪物,催生了公理化(完全采用形式化语言表述)集合论的诞生。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数理逻辑大家Tarski,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许多代数理论(群、环、域等),采用形式化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个代数理论(句子集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模型”。
The objects of study(模型论的研究对象)
are models of
theories in a formal
language.但是,在模型论中,什么是“理论”呢?
在模型论中,“A set of sentences in a formal language is called a theory”,也就是说,形式语言写出来的“句子集合”就叫“理论”(当然假定这个句集有意义)。
人们使用同一理论的不同模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如果采用公理化方法,一切思想都用形式化语言表述,传统极限论微积分与无穷小微积分,都是同一种微积分学,只是采用的数学模型不同而已。
罗素悖论引发基础数学形式化方法(公理化方法)的大普及,导致模型论的诞生。
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