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数学发展角度,看微积分基础的演化
(2017-02-22 02:25:25)
从世界数学发展角度,看微积分基础的演化
1686-1688,莱布尼兹独立发明无穷小演算(即微分与积分学),从此以后,一些直观因素一直困扰、困惑着世界思想家与数学家。怎么办呢?
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是以趋于零的函数作为无穷小的“替代物”,引入(ε,δ)极限论,构建微积分,而宣称无穷小根本不可能存在;二是建立微积分学的非标准模型,利用模型论(Model Theory),引进超实数,全新复活当年莱布尼兹的无穷小演算,给数学注入新鲜活力。
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数学家的集体智慧与创新。
回顾过去,直到上世纪20年代,建立在ZFC公理系统之上的宏伟数学大厦已经确立,数学之树,根深叶茂,分支繁多。
可是,进入上世纪50年代,Tarski(1901-1983)与Godel(1906-1973)的数学基础研究成果改变了世界数学的面貌,崭新的模型论,在ZFC公理框架下,为数学大厦增添了新的分支模型,焕发出新的生机。
于是,模型论是什么?是谁创立的?就成为世界数学发展的大事(关注焦点)。实际情况是,Tarski创建了模型论(世界公认),而其大弟子J.Keisler(1936- )是当代模型论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Model Theory”(1973出版)是Keisler的代表作。
建基于模型论的非标准微积分(微积分的另一种“模型”),《基础微积分》(无穷小方法)教材就是Keisler的又一力作。
揭开世界微积分发展的谜团,需要了解模型论祖师爷Tarski数学团队的著名数理逻辑讨论班。
今天,先讲到这里。什么是ZFC公理系统?
袁萌前一篇:关于超实数单子的说明
后一篇:罗素悖论催生现代模型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