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圈鸡汤:弱智为什么成为主角

(2016-04-19 23:37:18)
标签:

杂谈

     只要打开朋友圈,就会的N多这样的警告或忠告:

        们家的用某种锅等于慢性自杀

        一杯白开水治好百种病

       晚上吃某某食物等于吃毒药

       多吃马兜玲,让你成为肝之神肾之王

     让你一生不生病的十道养生菜

        生姜堪比还魂药,可惜99%的人只当作料

      为什么这些弱智的警告或忠告会成为朋友圈的主角,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主要是利用了一种情绪“社会恐慌”。

       社会恐慌最主要的来源是不安全感,当人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的时候,人们会本能的渴望找到“捷径”,找个“秘方”来让自己安定下来。  

      “多吃马兜玲,让你成为肝之神肾之王”,这是不是一种捷径或秘方,有了这类秘方,人一下就安定了。注意在这里,人们吃的不是马兜玲,而是一种自我安定感,在这里,你把马兜玲换成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妨碍自我安定感的产生。

      从社会学的专业角度看,所谓不安全感,是指潜藏着的怯懦,一种不敢直面人生,不敢对自己负责的恐惧。

      那么不安全感从那儿来的呢?两个来源,一个是儿童时代,美国心理学家霍尼指出,如果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完善,没有让他体验到充分的爱,儿童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另一个是环境,如果环境变化太快,规则不明确或者含糊,人们也会产生不安全感。

     从这两个角度看,中国人的不安全感应当达到了顶峰。现在传这些鸡汤的,以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为最多,他们从小生长在文革体系中,面对的是生活的短缺与社会性的谎言,生活在斗争哲学中,唯一缺少的就是爱。

      而最近这十多年,一切都变的太快,不仅是生活的变化,许多原来肯定的东东,现在又拿来怀疑了,特别是贫富差距的变化,更是与日俱增:“紧急通知:是中国人就互相转告”,微信中这类报警信号,是不是一下激发了人们不安全感?

      但问题是,每天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有安全的地方吗?坐飞机出行,怕飞机晚点或出事;跟孩子逛超市,怕孩子走丢;送孩子上学,怕遇到禽兽校长或变态老师;到餐馆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在网吧上网,酒吧喝酒,怕突然失火,打开水龙头,怕地下水被污染了,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安全感可言吗?

     社会学告诉我们,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鸡汤只是民间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自我吓唬或自我麻醉,每天看点鸡汤,心情就得到了些许释放,从这个意义上,微信的鸡汤只会更多,不会少。

    对不安全感的社会性解决方案,是渴望“权威”或“伟大人物”的出现,人们渴望把未来交给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希望他能够带领大家往前走,看看历史上那些独裁者,哪一个不是制造危机与不安全感的高手?人们一害怕,理智就没了

     历史学家悉尼胡克说,我们要警惕那些英雄人物,他们在关键的时候拯救过我们,于是我们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们,以为他们既然在过去做的是好事,那未来一定会继续做下去,但历史的恐怖之处在于,这些英雄一旦获得了无限的权力,他们干些坏事来,一点阻力都没有,于是悲剧就出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