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是哪些人在拥护互联网思维,又是哪些人在反互联网思维?回答是,草根们在拥护互联网思维,传统的巨头们,大多在攻击互联网思维。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争论,已经远远不是观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创业者草根与既得利益大佬之间的论争,更是地位之争——草根与巨头话语权之争。
当人们把微博,微信,脸谱(FB)等等统称“社交媒体”,就是想表明这是一种生活体系,而不是技术体系。技术层面的电商,讲的是如何在天猫淘宝、在京东做好销售,在百度如何做做推广。而社交电商则是从生活的角度去讲,如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何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认同。
这就是这一讲的主题,即移动电商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强调生活本身就是电商的出发点与归宿,移动电商经营的是生活方式。
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一个在微信上十分火爆的APP“MYOTee脸萌”,其下载量突破了3000多万。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一款下载量突破3000万的APP,要投入的云服务器成本是多少?答案是每月73元钱。
创造这个火爆APP是一群90后,他们在深圳宝安的出租屋里,凭借自己的“小”创造了这一奇迹。同样的例子在今天越来越多,比如“史上最坑爹的游戏”,上线20天就创下300万的下载量。开发这一款游戏的,也是十几个90后的在校学生。
脸萌与“史上最坑爹的游戏”游戏,都部署在阿里云上,借助云服务体系,过去做电商,一定要花大价钱投入在服务器上,而现在,花费不到销售成本的1%。当云计算体系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及设施都能共享时,草根就获得了跟大公司平起平坐的地位。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软件的服务成本,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那这个生意就只有大公司,比如说IBM、惠普、联想等等才玩得起。微软的XBOX与索尼的playsation都是这一逻辑下的伟大产品,草根创新者是玩不起这种奢侈的游戏的。
但当一个软件的服务成本只有每月几十上百元的时候,大家就都都玩的起了。云计算让过去花费几百万的服务、安全、存储等基础设施,下降到几百,几千元,这时候,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更有优势?
显然是创业者的草根者更有优势。因为一旦基础设施的平台大家的成本都一样,那在这上面比的就不是钱,而是比谁对人性更尊崇,谁的使用体验感更好。这时,最重要的资源就不再是金钱,而是用户对你的认同。
事实也正是如此,草根逻辑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成了互联网的主流逻辑,这显然不是偶然。在财富,地位与身份的现实世界,草根们早已被社会边缘化。只要与“小”沾边的,无论是小公司,小老板,还是小业主,小职员,都意味着没钱,没地位,或者没身份,而大公司,大老板,公务员,白领,才是这个世界的“高富帅”主流。
与大公司,大人物们的商业逻辑不同,草根们的出发点是生活,他们创业的动力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热爱,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而不是大公司所遵从的市场份额与KPI。
这是一种生活大于生意最基本的逻辑,当互联网不是让商业更加商业化,而是让商业更加生活化,人性化,这时,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会上升为商业的主旋律,“小人物的时代”正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