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财经 |
《中欧商业评论》:在您的书中,我看到您对“制造”这个概念进行了纠正。可能是中国企业太多地被这两个字所纠缠,以至于我们很难理解您说的制造也会有一种思想的说法。那么,您认为”制造”的思想内涵到底是什么?理解这些,对于当前寻求转型的中国企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在谈到制造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非常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制造的目的是什么?
从像丰田这样的日本的公司看来,制造的目的就是在尽量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提供越来越精良的产品。松下的自来水哲学,丰田的精益生产,索尼的精品主义等等,背后都是对制造的目的的回答。那为什么有的公司不是象丰田,象松下,象索尼一样对待制造呢?回答显然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又回到了人本身的道德层面,那就是因为人的良知和动力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我们用了那么多的资源,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把产品的价格做高了,把产品的质量做坏了。也就是说,所谓制造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活动:第一个是出发点不对,没有认真去做,把产品做坏了;第二个是我们没有去发挥我们的智慧,我们没有去看这个过程里面的成本,无形中我们占用了很多资源,做了很多无用功,最后都变成了成本,被消费者花钱买去了,而这是日本主流文化所提倡的良知不能够接受的。在日本的主流价值观下,一定不会有“粗制滥造”的纵容,因为那是“耻感文化”所不认同的。
如果我们从目的的方面看制造的话,接下来我们再去看什么是美国制造。把美国制造跟美国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理解什么是美国制造了,美国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上帝的荣光,这是从宗教来讲的。如果不从宗教来讲呢,那就是弘扬人的个性,弘扬人的尊严,弘扬人的创造性,弘扬人的梦想。如果制造的目的是这样的话,美国制造就一定往创造方面去引,因为美国制造需要在他的产品内涵上注入人性的尊严与创造性,这样的产品才能够为美国的主流文化所接受,为什么“苹果公司“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不完全是产品层面的,这种喜爱中绝对包含了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NBA赛场,在好莱坞电影,甚至在奥巴马总统身上随处可见,在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下,一定不会有对“山寨精神”的歌颂,那是“罪感文化”所不能够认同的。
那我们中国制造是什么?在中国,中国制造从一开始对就是一个偏离了企业目的与使命的一个词,中国制造被告定义为如何造出一个产品去赚钱,那怎么去赚钱呢?如何去争夺与占有资源,如何把规模做大,如何尽量的去把劳动力成本降低,把产品质量做好,这样我们不就能赚钱了吗?这就是中国制造。所以,我们不喜欢制造这个词,要用另一个词来代替中国制造,那就是中国创造。但如果我们不致力于造就一个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企业家不把企业的目的与这样的主流价值观相连,做企业的相当一部分人既无“耻感”,也无“罪感”,一两个新名词又能够解决多大问题?文过饰非的游戏我们见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