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前言:昼夜思想父母的恩典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书评 |
昼夜思想父母的恩典(前言)
老人安养院墙上的一篇文章(做子女的都应该看)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地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请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路一样……
毫无疑问,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当即站起来,怀着惭愧与爱意,给我的母亲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在放下电话重新回到座位上的时候,我决定要写这本书。
生命本身的需要超过了一切,或者说,生活本身的意义超过了一切,文学性或者文学意义,甚至于所谓的写作理想,在这一刻突然变得不重要了。
于是,我放下了正在写作中的随笔《谁能登临神的山》,开始准备这本书的写作。
书中的故事并不是我的杜撰,几乎每一个故事,或细节,都有一个感人的出处。其中有些来自我自身的亲历和体验,我的所见与阅读,而有些则来自我的采访。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接受我采访的那些朋友。当然,因为写作上的需要,我对他们的故事做了一些提炼或适度的改变。换句话说,我借他们的故事做了一些必要的发挥。我想,这是可以的。因为这本书并不是一个新闻报道。
在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强烈到如果我不说出来,就会有如鲠在喉之感。这个感觉是:我们要抓紧时间相爱——不是抓紧时间学习、工作、赚钱和享乐,而是抓紧时间相爱,与我们的父母、孩子、伴侣和手足。因为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了——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有一个事实总是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无论时光多么漫长,其实我们都只有短暂的时间相爱。而我们,常常还把这短暂的时间消耗在敌对、怨恨、猜忌、冷漠和相互的不满之中。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与你的父母,或孩子,或伴侣,或手足和解和好的话,那么,马上给他或她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个短信,告诉他,他对你很重要,你爱他,同时也需要他的爱。马上就做,一刻也不要拖延。因为,也许后天或者明天,甚至下一个时辰,你就再也没有机会说这句话了。
两年前,我曾经收养过一只小猫,我给它取名叫丫头。我非常喜欢丫头。但是那一年,我女儿要中考,我怕我无暇顾及它,就决定把它送给我大哥代养一年。我大哥在上海。当我把装在纸盒里的丫头往车里塞的时候,我跟自己说,只需一年,短短的一年后我们就团聚了,并不需要分别很久。但结果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团聚了。因为,就在那年年底返回武汉的路上,丫头出了事。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更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爱是一件伟大的事,爱也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所以,我说我常常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你们要昼夜思想父母的恩典”,并不是说谎,而是实实在在地听到了这一声提醒,因为它出自我和每一个做子女的良心。
当然,仅仅思想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活出来,把对父母的感恩、怜悯与爱,通过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份琐碎,活出来,这才是根本。
06年的1月,我终于写完了这本书。那天傍晚,我站在温暖的夕阳之下问自己:在过去的12个月中,我曾经感激过太阳一如既往的升起吗?哪怕一次?事实上,缺乏感恩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一种罪。我们往往只专注于自己所没有的,而从未诚恳地审视过我们已经拥有的。
黄永玉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墓志铭是:感恩,怜悯,爱。
这三个词,其实也可以成为我们与家人、亲人、爱人、友人和邻人的相处之道,进而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按照这个准则去生活,我们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美好。因为,感恩使我们喜悦,怜悯使我们高贵,爱使我们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