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我甘露》文摘:不要再犯罪了
(2008-12-04 20:10: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诗 |
耶稣清早又回到圣殿里,给百姓讲道。这时,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抓的女人进来了。他们叫那女人站在中间,然后问耶稣:“夫子,这女人是在行淫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命令我们,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呢?”耶稣弯着腰在地上写字。他们还是不停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弯下腰在地上写字。他们听了这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就都出去了,只剩下那个女人,仍然站在那里。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到哪里去了?他们没有定你的罪吗?”她说:“先生,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2-11)
让我们把这最后的一句,在心里、嘴里,再念诵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
当基督宣告“我也不定你的罪”之后,随即,他就向我们发出了追求圣洁的呼召:“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但是,在我们中间,有的人因为深信上帝的恩典无边,是宇宙中最大的,足够他任意地享用,以致一错再错。还有的人甚至认为,一直过犯罪的生活并不会妨碍他得救,他只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及时悔改就行了。“悔改就好像是一片大海,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其中沐浴。”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上帝恩典的代价,我们还会忍心滥用恩典吗?这巨大的代价就是各各他的十字架。如果我们继续犯罪的话,就等于把上帝的儿子又钉了一次十字架。也就是说,我们每犯一次罪,上帝都会再伤心一次。
有一个故事这样讲:有一个画家正着手创作《最后的晚餐》,这是一幅伟大的图画,画家显然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他要画的第一个人物是基督,于是他去找了一个年轻人来做模特。这年轻人长着一张纯真的脸,看起来可爱极了。画家以他为模特成功地画好了基督的容貌。图画一天一天地接近完成,门徒一个接一个地在画面上出现,最后就只剩下犹大了。画家到一个最卑贱的地方去寻找模特。最后他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长着一张丑陋而邪恶的脸,用来做犹大的模特再合适不过了。当犹大的面貌终于画完的时候,这个人突然对画家说:“你以前画过我。”画家吃惊地看着他,说:“没有啊,我从没画过你。”这个人又说:“你画过的,几年前,你画我作基督。”
岁月竟然带来了如此残忍的改变。生命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更美好,而是更丑陋了;心灵并没有因为上帝的爱与宽恕而变得更光明,而是更晦暗了。生命中的可爱与纯真已然消失,替代这一切的,是委琐与丑恶,堕落与衰败。
如果我们滥用上帝的恩典继续犯罪的话,这就是结果了。虽然上帝是赦免的上帝,更是爱的上帝。但是拒绝犯罪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愿尽这个责任的话,就会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放眼一望,生命里只剩下断壁残垣。
所以,滥用上帝的恩典,其实是对上帝之爱的误解,甚至是对上帝之爱的侮辱。
我还读过另一个故事:耶稣从一个淳朴的地方,来到一个奢华的城市。当他走过第一条街道的时候,他看见一位青年醉卧在窗台上,就说:“你为什么要在醉酒中浪费你的灵魂?”青年回答道:“主啊,我原来是长大麻风的,你治好了我,我还能做什么呢?”穿过这条街道,他继续往前走。不久,他看到一个青年跟着一个妓女,就说:“你为何要在淫乱中消磨你的灵魂?”青年回答道:“主啊,我原来是瞎眼的,你治好了我,我还能做什么呢?”最后,他看到一位老人蜷曲着身子,伏在地上哭泣,就问老人为什么哭泣?老人回答道:“主啊,我原来已经死去,你把我复活了,除了哭泣,我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故事出自英国作家王尔德之手,他自称这是世上最精彩的一个短篇小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怕的比喻。这个可怕的比喻所揭示的,正是人肆无忌惮地滥用上帝恩典的景况。恩典是一件礼物,但恩典也是一份重大的责任。上帝的门是敞开的。但门的敞开,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沉迷在罪中,依然如故,而是为了使我们悔改,使我们圣洁。
其实,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们都只过着两种生活,一种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当我们以上帝为中心时,我们就会圣洁,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时,我们就会轻看罪恶,以致犯罪。
我们若不圣洁,会是谁的错呢?当然是我们自己的错。倘若我们活得不干净,不丰盛,不荣美,那是谁的错呢,难道是那创造者吗?当然不是,只能是我们自己。你看看草地上的那朵小白花,旷野里的那棵香柏树;你看看夜空的星星,晴空的白云,为什么它们能够永葆洁净与美丽,一如起初的时候一样?
当然,要在一个不洁的世界里过圣洁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与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自己的脚,乃至自己的心立约,远离罪恶。或向左,或向右,我们都要聆听天上的那个声音,他在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1:21)
若要使我们的生命与天堂的圣洁相配,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立即回应基督的那一声召唤:不要再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