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的彩虹.华姿摄.2005.10)
并不是你配得,他才给你
我有一个朋友,她一直都生活在家人的保护与宠爱之下,环境非常优越。按理说,她是有足够的理由快乐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多愁善感的天性,使她一生都活在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悲切里。当然,她也渴望快乐,非常的渴望,只是,快乐对她来说,就像头顶的浮云,永远是看得见,却无法真正触及,那似乎是永恒设置的一个距离。
个人生活的不幸,是他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和体验的。当她跟朋友倾诉她的痛苦时,朋友们会说:你说的事根本不算一个事。但是,那件事对于她却是无边的黑暗。朋友们在这么说的时候,显然是简单而粗暴地抹去了个体的差异,并轻看了个人的苦难。而事实上,与社会的苦难相比,个人的苦难同样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同样的一件事,对你可能不算什么,对她却是深度的黑暗,而那种黑暗,是她不能担待的。或者,同样的一件事,对你是一件小事,对她,却是一件大事。
沟通的困难,使人与人之间——即使是深爱的亲人之间,也时常或必须面临这样的尴尬:你的快乐我不能分享,我的烦恼你不能分担。
解除这种尴尬的唯一办法,也许,就是向存在的父亲呼喊。因为他鉴察一切。即便他一言不发,他也全看在眼里。在他那里,不存在隐藏这两个字。
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得了一个很不幸的病,当这个巨大的苦难手里捏着黄金向她走来时,她反而安静了。她甚至很快就参透苦难那粗砺的外表,看见了它闪闪发光的内核——那块黄金。人人都以为她会被这个灾难打倒,从此潦倒下去:要么悲悲切切,终日以泪洗面;要么愤愤不平,抱怨命运的不公。因为她是那样一个脆弱、敏感而喜欢完美的人。她怎么能容忍自己的人生在病榻上没有任何色彩地度过?
但是她没有。
在这个外人看来不能承受的苦难里,她却奇迹般地变得平和了。最后,她得到了她一生都在渴望和追寻的人间至宝:喜悦和安宁。并且,她开始爱她身边的人。她的爱通过一些很细小的事体现出来。比如,给父亲倒一杯水,教保姆认一个字,给朋友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像一个真正的长辈那样安慰或管教她的后辈。然后,与年迈的母亲一起唱她们都喜欢唱的那些圣歌。
后来,她的儿子说,当她唱歌时,她的整个脸庞都笼罩在一种光明里,她看上去非常美丽,非常幸福,一点都不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
她终于得到了她所要的宝贝。
这个简单的人人都有份得到的宝贝,看起来很难得到,实际上又很容易。或者,看起来很容易得到,实际上又很难。
她为此努力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得到了。她因此珍惜她的每一天,她决不肯让她的一个小时浪费在悲戚和抱怨里。她觉得她每一分钟的生活,都是全能的上帝额外加给她的,所以,每天晚上她都要跪下来做一个感恩祈祷。
她觉得她得到了很多很多的爱,所以她常常说,而且总是说:我配得吗?我配得这许多的恩典吗?她觉得她自己并没做什么,而上帝却给了她这样的眷顾和怜悯。
但事实却是,并不是你配得他就给你,并不是你可爱他才爱你。田野里的一朵小花配得上帝的荣耀吗?上帝却给她那样华美的装饰。天上的一只飞鸟配得上帝的恩宠吗?上帝却给它飞翔的品质和能力。上帝并不是因为你配得就给你,也不是因为你可爱才爱你。
若是你配得他才给你,若是你可爱他才爱你,那么,爱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圣保罗在做罪人的时候配得上帝的拣选吗?上帝还不是拣选了他。圣抹大拉在做妓女的时候,配得上主的宽恕吗?上主还不是宽恕了她。基督的那些门徒可爱吗?我看并不。他们粗俗,没有文化,而且脾气暴躁,反复无常,但基督照样深爱他们。
有一个与拿破仑有关的小故事这样讲:拿破仑的军队里有一个年轻人犯了该判死刑的过错,行刑的前一天,年轻人的母亲去见拿破仑,祈求他的怜悯。拿破仑说:“妇人,你儿子的过失不值得怜悯。”妇人回答道:“我明白,他若是配得,就不算是怜悯了。”
就是这样,圣人竟然是从罪人里诞生出来的。这就像我们看见,夏天秀美的荷花不是从洁净的干土里长出来,而是从水下的污泥里长出来的一样。
再然后,我的这个朋友开始了奉献和付出——开始担待朋友们的难处。在以前,从来都是朋友听她倾诉。而现在,她开始聆听朋友的倾诉。在以前,从来都是朋友安慰她,而现在,她开始安慰朋友。
在患难中的人,就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孩,是上帝要特别眷顾的人。所以,她的安慰总是特别有效。朋友们惊奇她的这种转变——看起来,她才是需要安慰的人。但实际上,她们总是从她那里获得安慰,并获得那种来自心灵的使人敬畏的力量。
她向上帝献出了她的苦难,于是上帝就拿走了她内心的苦杯,使她虽然身在病痛中,心却在深深的像磐石一样的平安里。
当我们把自己完全献出时,上帝自然就会把我们的需要给我们——不在于我们是否配得,更不在于我们是否可爱,而在于我们是否需要。记住,他是按我们的需要来给予的,而不是按我们的欲望来给予的。
这就像,一大一小两个人来向你讨水喝,你会给大人一大杯水,但对那个只有三岁大的小孩子,你只会给他一小杯水。但他们都获得了满足。
这个比喻是圣女小德兰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