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2024-03-29 16:58:21)
标签:

育儿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作者/(明) 袁了凡

原文: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shu)改焉。明年,遂登第。

解读:
山东冠县的赵裕峰,名光远,他的父亲在嘉善衙门做事,赵裕峰跟随父亲住在一起。赵裕峰就中举人的时候还不满20岁,可是后来多次考进士都落榜。他非常羡慕嘉善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见,背钱明吾全盘否定。赵裕峰不但没有生气,还十分虚心求教,重新写出了钱明吾满意的文章。第二年,就中了进士。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原文:
壬辰岁(1592年),予入觐(jin),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也。”及开榜,果中式。

解读:
壬辰年,我入京觐见皇上,和一位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相逢,他待人接物的生态虚怀若谷、谦逊内敛。我回来后对朋友赞叹此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福报,但他的谦虚感动了天地,则会获得智慧,即使虚浮的人也会变得踏实,张狂的人也会变得谦虚。而建所是如此的温、良、恭、俭、让,天地一定会让他兴旺发达。”果然,中榜。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原文: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bang)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平气和,今听公骂詈(li),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 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解读:
读书人张畏岩是江阴人,学问高深,文章一流,颇有名气。甲午年到南京考试,借住在寺院里。哪知却落了榜,他气不过打骂考官眼睛瞎了。旁边一位道士笑着说,看来相公的文章是写得不好了。张不服气。道士说中不中榜和命运有关,文章再好也左右不了命运,需要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去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