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愛恨中提煉智慧的正能量

(2019-04-04 12:07:38)

中國人的家庭是恩怨情仇的溫床?這都因為愛得深,也責之切,而家人之間的恩與怨也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但如何將這些莫名的情愫轉化為正能量,正考驗這一代中國人。

電視劇《都挺好》在中國大陸爆紅,也延伸到全球華人社會,不斷拷問很多人的內心深處。中國式的家庭互動是否注定是「一地雞毛」?還是可以好好總結,提煉生命的智慧?

錢鍾書曾經說,中國人談戀愛,是兩個家族在談戀愛。中國人的婚姻,也是兩個家族的婚姻。這都因為一個家族裏面的權利與義務關係,都有太多「說不清」的恩怨糾纏,而這也和不同年代的價值觀變化息息相關。

傳統的儒家文化強調孝道,百行孝為先。父慈子孝,兄弟姐妹親愛精誠,都是理想的境界。但如何調和不同代間的價值觀,包括婚姻自由、財務自由、個人權利與家庭的利益如何協調,都是繞不開的試煉。百年以來的中國家庭價值系統的變幻,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題材,從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到曹禺的《雷雨》,從白先勇的《台北人》到張愛玲的《小團圓》,都充滿家庭內部矛盾與衝突,展示強大的戲劇張力。

美國導演伍地阿倫(Woody Allen)的電影,就不斷發掘猶太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愛恨交織的情結。這成為他作品中重覆出現的主題。由於猶太民族是母系社會,猶太母親(Jewish Mother)就成為強勢的、不惜任何手段來控制兒子的母親原型。

《都挺好》其實就是剖析一位中國的「猶太母親」,要控制兒女,而又有那種強烈的重男輕女價值觀。這都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四十六集的電視劇,比伍地.阿倫的電影更細膩地揭開這些本來不可外揚的「家醜」,讓很多的中國人可以看到自己民族的陰暗面。

而儒家的傳統家庭概念,表面重視和諧,但也被批評不問是非,因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父母也常常不重視隱私,個人權利往往在母親或父親的威權下被碾碎,在「家和萬事興」的口號下被無情地犧牲。神州大地雖然歷經政權的更迭,還是籠罩在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氛圍中。家庭本來是個人最後的庇護所、是感情的避風港,但最後卻變成了一個事實混沌不明、家人互相折磨的場所。

而家庭的紛爭,最後往往面對年邁父母深陷老人癡呆症的無奈狀態。父母與兒女的角色似乎對調,新一代要極有耐心去照顧那些渾然不認識子女、不知自理的父母。

中華民族在集體心靈的反思中,在一切都被搪塞為「都挺好」的生存狀態中,要有自我拷問的勇氣,如何保存家庭和諧的優點,但又能超越偽善與自私的羈絆?在全球不同文化的不斷比較中,中國人要找到最新的家庭變革路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