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樂國家的快樂泉源
(2017-09-07 14:11:01)中印的邊境之爭,夾縫的國家就是不丹。這個人口只有七十六萬的小國,其實是被印度操控的保護國,國內駐有印度軍隊,但卻不墮其志,尋求一條獨立而又可以生存之道。它的秘密就是發明了「國家快樂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簡稱GNH),風靡全球,以精神的力量,對抗生命的橫逆。
這是不丹上一任國王被印度記者逼出來的智慧。 一九七二年,這位國王在印度被記者追問,到底不丹的國民生產毛額(GNP)有多少,他在電光火石間,冒出了這個「神回答」,說他不在乎GNP,而只在乎GNH,讓不丹擁有一個「國家快樂指數」,才是治國之道。
但後來這項指數也不斷被「學術化」,讓它更能站得住腳,而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國王的新衣」。它的重要元素包括了可持續發展、文化保育與發展、環境保護與善治。
但最困難的還是善治。這是全球的挑戰。西方人所說是善治(Good Governance),重視效率與競爭力,要在有限的資源中發揮最大的效用,不丹人的善治,其實有不同的詮釋,就是要從根源處減少慾望,不要在營營役役的操勞中,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不丹人的快樂,來自藏傳佛教的智慧,尋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也是中國人所說的「無欲則剛」,不會被名利的力量牽著鼻子走。在那片藍天特別藍、白雪特別柔和的土地,人和自然似乎都有一種互相牽引的力量,要保持這一片淨土,不要被外界的「現代化」力量所污染。
也許這就是另一個桃花源。他們在這樣獨特的時空中,維持與外界輕度的接觸,拒絕那些重口味的「現代性」,不要被經濟發展吞噬環境的清幽,不要被財富的累積迷惑了人心。所以他們對外來的遊客,都保持戒慎恐懼之心,要每天徵收二百五十美元的「旅遊稅」,寓禁於徵,避免這個小國成為旅遊產業鏈的受害者。
也就是在全球各國都在追求經濟發展之際,不丹卻是逆其道而行,精神重於物質,不要被利潤的追逐誤導了生命的方向。這也許是心靈的潔癖,但卻是確保快樂的泉源不會枯竭。
快樂也需要安全的保障。不丹深諳小國的生存之道,要不斷與強鄰印度博弈,也期盼突破新德里的限制,最終可以與中國建交。北京也了解不丹的處境艱困,小心應對。這次的洞朗之爭,印度是強行代表,以不丹的名義與中國斡旋,也引起不丹精英的強烈不滿。中國與不丹都期盼將來可以直接邊境談判。不丹的快樂,既有哲學的內省,也發揮外交的智慧,八面玲瓏,才可以在大國的夾縫中,尋找獨立自主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