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宿命‧王爾德‧悖論
(2016-12-08 11:52:43)台灣是亞洲對同性戀最友善的地方?不少同志都說亞洲的「雙T」——台灣和泰國(Taiwan & Thailand)的主流社會,都對同性戀包容與友好,不會出現歧視的現象。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泰國也許是佛教的關係,眾生平等,雨露均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何須為性向而執著。
在台灣,則是更多的政治反思,對權力關係的敏感——也許是因為台灣社會歷經民主化的過程,憶苦思甜。社會大眾對於過去威權政治的高壓仍然餘悸猶存,對於社會上少數派的權利,都會以開放態度面對,非同志對於同志,都有一種「同理心」(Empathy),不會投以奇異的眼光,不會「嗤之以鼻」,而往往是「視而不見」,或是「和而不同」。台灣近年的同志大遊行都變得像一場嘉年華會,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但在同性婚姻的爭議出現後,台灣社會卻立刻被撕裂,過去包容的氛圍變得不一樣了。不少反對者強調,他們不反對或歧視同性戀,但反對同性婚姻,因為這牽涉到家庭的基本價值觀,也牽涉到民法中的財產權、繼承權與子女收養權利等問題,不應該倉卒行事,而應該經過社會的縝密研究與討論。
其實反對同性婚姻的潛台詞就是,婚姻制度的理念,強調「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他們覺得同性婚姻破壞了這項文明的準則,喧賓奪主,會使得社會陷入「禮崩樂壞」的危機。
但支持同性婚姻的群體指出,文明的準則不斷演化,就好像過去主流社會對女性與少數民族權利的態度,都是從歧視、排斥到融合,不斷變化。而事實上,全球的發達國家,從美國到西歐,都已經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難道說它們的文明比台灣落後?而台灣不少公共知識分子,如白先勇、蔣勳等,都是著名的同志,也都力挺同性婚姻。
也就是在這些針鋒相對的辯論中,正反雙方發現,這議題超越了藍綠的楚河漢界。儘管綠營議員是這次同性婚姻法案的發起者,但綠營內部也有不少的反對者。同樣在藍營內部,也是正反互見。這也使得同性婚姻的爭議穿越了政治的疆界,回歸了超越政治的價值觀之爭。
因而這場權力的拔河也是一場價值觀的拔河,看誰可以站到決定未來的一方。台灣在這場自我撕裂的內戰中,最後也許訴諸公投,讓全民決定。
但公投也許暫時解決今天的爭論,而無法面對婚姻制度的永恆挑戰。婚姻不僅是性別之爭,也是人性的終極考驗。愛爾蘭大文豪、為了同性戀而被下獄兩年的王爾德(Oscar Wilde)早就說過:「婚姻的基礎,正是建立在彼此間的誤解上。」這位西方才子看破紅塵,也看破婚姻的悖論(Paradox)。在他看來,無論是異性婚姻還是同性婚姻,都逃不過這悖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