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新加坡雞尾酒的靈感
(2016-12-01 12:05:31)新加坡總是匯聚東西方的智慧,融合為一種新的力量。著名的雞尾酒「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就是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的一位海南人酒保嚴崇文的傑作。一九一五年,也就是在一戰期間,大英帝國還在歐洲戰火紛飛之際,遠在亞洲的一塊殖民地,這位華裔的酒保忽發奇想,將琴酒(Gin)與南洋的砂勞越菠蘿與紅石榴結合,再加上檸檬汁,勾兌一杯美味而又充滿熱帶風情的雞尾酒,成為一個世紀以來國際上的新加坡「簽名」。
喝一杯「新加坡司令」,也是喝一杯新加坡在東西方左右逢源的靈感。而這也是今天新加坡所急需的智慧。從建國之初,李光耀就在中美兩國之間求取平衡,也與蔣介石和蔣經國保持低調但也異常密切的關係。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獨立後所創建的軍隊,處處都有國軍的影子,第一任的空軍司令劉景泉,就是中華民國空軍出身。後來新加坡不再依靠以色列教官,避免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反彈,軍事上就是靠台灣軍方的專業支援,而新加坡部隊前往台灣定期集訓的「星光計劃」,就成為重中之重。
這其實都是新加坡公開的秘密。一九九零年,新加坡與北京建交,鄧小平與李光耀都對此有默契,沒有被「星光」耀眼所困擾。從北京觀點來看,理解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沒有戰略縱深,亟需演習訓練場所,星光計劃成為新加坡所仰賴的制度性安排。
一九九三年,兩岸代表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握手,進一步確定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的「九二共識」,意義非凡,而背後玉成好事的推手,就是熱心的李光耀。他因此贏得兩岸的特殊地位,也在兩岸享受左右逢源的優勢。
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訪問新加坡期間,就被李光耀的思路所衝擊。李光耀對鄧小平說,新加坡的華人都是當年閩粵底層勞工的後裔,最終可以在新加坡建立現代化的國家,而中國則是由中原俊彥之士管治,雖然經歷外敵入侵和內戰,但最後一定會成功。中國其實自九十年代,就開始學習新加坡的管治,對它的「一黨獨大」而又清廉的政府,都點滴在心頭。「新加坡模式」與新威權主義的提法一度在中國流行,而中國移民與留學生更是大量湧入,改變了新加坡社會。
新加坡的國際關係研究,也有不少中國背景的精英參與。他們熟悉中國的政治運作,也了解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但卻最終要面對中國與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之爭,讓他們身陷「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的痛苦。
但就是在困境中,讓他們喝一杯「新加坡司令」,品嚐那種東西融合、左右逢源的靈感,追念李光耀與鄧小平的智慧,讓戰車事件不要陷入不可逆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