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的喜怒哀樂

(2016-03-17 13:42:21)

這是科幻小說的永恆主題,厲害的科學家製造了一個厲害的機器人,能力越來越強,最後卻是強到可以駕馭科學家,使人類成為機器人的奴隸,甚至最後被機器人所消滅。

這也是谷歌的圍棋程式「阿發狗」(AlphaGo)所掀起的反思。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勝利,是否棋王的失敗,終究是人類的勝利?

這是停不了的爭辯。在網路的喧囂中,一些網民狡黠地表示,韓國棋王最後還有一招,就是把電腦AlphaGo的電源拔掉,就可以平反敗局。

不過科學家認為,如果是厲害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早就把敵人的這些招數算計好,不需要現場插電,甚至讓你看不到動力的來源。

如果人工智能從圍棋向其他領域延伸,就會開創了一個地球上新的族群——機器人。他們可以取代當前很多的工作,從外科醫生、產業工人、士兵、會計、接待員到保鏢,都需要這些不懼艱辛、不怕危險、不抗拒漫長工作時間的機器人。他們的智能程度會越來越高,負起的責任也會越來越大。他們最後不僅可以成為世界棋王,還可以在不同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關鍵是他們是否可以擁有「意識」,擁有人類的喜怒哀樂,也有感情與微妙的心理變化?如果他們擁有這些心理素質,是否可以讓他們可以更有創意,更可以在理性與「大數據」的算計之中,發現感性的啟發,擁有人類所特有的「頓悟」(Epiphany)的能力?

因為人類在歷史上的很多重要發明,起端往往是一些感情的躁動,牛頓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的落下,體會地心吸力,發明萬有引力的定律。瓦特看到燒水的沸騰,發明了蒸汽機。他們都是在一種混沌的心理狀態下,找到科學突破的靈感。人類可以這樣,機器人是否也可以?

對機器人來說,它的冷酷與不帶感情的思考,正是它的優勢,如果摻雜了人類的感性,在「混沌邏輯」的氛圍中,是否讓它失去了「快、狠、準」的特色,陷入畏首畏尾的漩渦?

這也是機器人「發育」的兩難。要更有創意,就必須更有「人味」。但複製人類的喜怒哀樂,又會使它陷入盤根錯節的心理陷阱,失去了機器人的精準與效率?

英國的天才物理學家霍金(S. Hawking)曾經表示,人類最終會被機器人所滅亡。這是科學的悲觀主義,認為人類會作繭自縛,被自己創造的物件所害。但積極的樂觀主義會認為,人類終究會創造可以和諧共處的機器人群體。

這也取決於機器人是否會像人類一樣,發展自己的主體意識,在愛恨情仇中,發現自己的靈魂,尋找精神的昇華。也許未來歷史發展,就是取決於人工智能的「人性化」,讓人機合一,融為一體,煥發更多的創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