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2007亞洲周刊風云人物揭曉 |
亞洲週刊二零零七風雲人物是中國股民。他們不僅是經濟改革的先鋒,也是政治改革的先鋒。一億三千萬戶的群體,每天緊盯股市指數的變化,追逐個人利益的極大化,但也客觀上推動公共利益的極大化。這當然是自由經濟學的理想,而實踐的前提,就是有一個可以提供公平遊戲規則的政府。 而曾經被經濟學者吳敬璉評為「連賭場都不如」的中國股市,在這一、兩年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這主要是由於政府當局提供了更公平的遊戲規則,推動「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國有股」等積重難返的缺陷。 中國股民只有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來參與博弈,才可以匯聚巨大的力量,發揮中國「規模經濟」的效益,在全國的經濟棋局中,一子活,全盤皆活,使中國的資本市場從低度開發局面,一躍而為「資本大國」,讓股市的市值與GDP的比值高逾百分之百,與美英等發達國家看齊。 這從權力結構上改變了中國的體質。中國不僅在市場經濟道路上走上了不歸之路,並且了解市場經濟不是靠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是要有一種「費厄潑賴」(fair play)的精神,有行政、立法及司法的保障,在公平的遊戲規則上作出公平競爭,就可以喚發全民的熱情與智慧,建設起中國的「資本長城」,讓每一個股民得益,也讓中國在資本世界中崛起。 這為中國的政治改革帶來重大啟示。如果經濟可以,為什麼政治不可以?更何況中國經濟快速積累及資本普羅化的鋪墊,使中產階級上升,也使底層民眾有更多「往上提升」的機會,可以成為政治改革的一股全新的推動力量。 這也與普世價值的實踐接軌。中國股市擺脫了「關起門來做皇帝」的自閉格局,與全球化的運作結合。中國政治的遊戲規則,是否也可以掙脫「關起門來做皇帝」和「關起門來打狗」的「雙關」格局,以「程序正義」的方式,防止專制權力的濫用,防止執政黨淪為「組織化皇權」的悲哀。 事實上,廈門PX化工廠項目的最新發展,就是一大鼓舞。它讓老百姓看到執政當局的理性與智慧,以聽證會及座談會的方式蒐集民意,以持續發展為依歸,而不會任由陳由豪等台商的幕後關說,在「密室政治」的操作中私相授受。政府當局最終也順應民意,暫定遷離廈門興建。 中國政治的「廈門模式」,其實與中國股市的突破相互呼應,都在尋找通往普世價值彼岸的最新「路徑」,以現代化的實踐,超越意識形態的爭辯,落實大多數人的大多數幸福。 從股市到政壇,從滬深交易所到廈門化工廠項目,中國的步伐都在踏出現代化的腳印。二零零七年的風雲人物與改革風雲,正在改寫全球中國人的歷史。■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