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苏东坡

(2024-01-17 15:42:35)
分类: 书香

千古苏东坡

     如果问我最欣赏古代哪位文人,答案一定是苏东坡,苏东坡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 

     最早读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许是彼时心浮气躁,总是不能沉下心来,读得断断续续。再次读到苏东坡,是三年前有幸去安庆师范大学聆听莫砺锋教授关于苏东坡的讲座,莫老师的讲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更幸运的是我还得到了一本莫老师的签名赠书《漫话东坡》,这本书我完全投入进去,读得津津有味。莫老师从苏东坡的家庭、交游、弟子、敌人、在朝廷、在地方官任上、在黄州、惠州、儋州等角度一一展开,将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可爱有趣的东坡先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眼前。 

       今年年初我再次与苏东坡相遇,新的一年我读完的第一本书就是作家祝勇所写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全书分十章,依次为:夜雨西山、人生如蚁、行书第三、枯木怪石、大江东去、四海兄弟、西园雅集、悲欢离合、不合时宜和南渡北归,分别撷取了苏东坡生命中的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和岭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逼真的苏东坡。读完,我对东坡先生越发感佩,在我看来,苏东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第一的文人。 

       一个人有才华或许并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对于苏东坡来说,这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的文字不事雕琢,却在朴素凝练之中饱含深情。年少时读他悼念结发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感动不已,如今再读依然唏嘘。他的词一洗花间派与婉约派的绮丽,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尽人间真情。词风又极洒脱豁达,阅历人世沧桑仍不改赤子之心。他的书法也是浑然天成,洒脱不羁,自成一体。他写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三”,是公认的宋人美学的最佳范例,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绘画他主张形神兼备,物与神游,他画的《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也都是画中精品。诗词书画俱佳,且全凭过人天分,这样的极品才子千年来恐怕也只有苏东坡一人。 

       仅仅用才华过人还远远不能概括苏东坡。他的人品也分外正直高洁。即便屡遭小人陷害,屡次被贬谪,他仍然直言谏上,为民请命。王安石任宰相时,他看到新法的一些过激与弊端之处,向神宗大胆谏言,而当司马光任宰相时,他又挺身而出,对其将新法完全推翻的做法予以反驳。他的心性光明磊落,所以在他眼中只有客观的对与错,而没有势利与权贵,即便被贬得再远,诋毁得再凶,他依然要坚持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说真话。做文章,他是一等的才子,做官员,他也是一等的好官,爱民如子,心系苍生,忧国忧民。他在杭州任知州时,兴修水利,医治瘟疫,是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如果仅仅是德才兼备,仍然不是苏东坡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他最大的闪光点是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永远达观超脱,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厄,他始终拥有一颗坚定而强大的内心。乌台诗案,他被众多小人围攻诬陷,身陷囹圄,在狱中照样能吃饱睡香,酣声如雷,皇帝派去观察他动静的人回去禀报,连皇上都说:“朕早就知道苏轼于心无愧”。被贬至黄州,为了生计,他决定耕种城东的一片无名高地,称之为东坡,从此自称为“东坡居士”,虽劳苦耕耘,却自得其乐。在这里,他写下了《寒食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也是在这里,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每次读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都觉得如见一位手持竹杖脚登芒鞋的豪杰在林间风雨之中吟啸徐行。即便是年过六旬,不断地被贬到荒凉之地,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北上途中回首一生,最难忘的不是位居高官时的荣耀,而是受贬的苦难岁月。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他的心目中,立言远比立名立业重要,功名于他只是尘土,而精神上的丰盈自得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苏东坡爱儒,爱道,也爱佛,他的人生哲学集儒、释、道于一身,既不愤世嫉俗,也不看破红尘,更不苦心钻营,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将崇高的理想主义转化为诗酒书画乃至饮食文化的温暖情怀。就像祝勇先生在结语中所概括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是大于时代的,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时代都压不死他。他给予那个时代的,比他从时代中得到的更多。”

       祝勇在书中提及的一处细节让我深有感触。苏门弟子接连被贬时,秦观回首当年与师友同游皇家园林金明池的盛况,感慨之余写下一首《千秋岁》,而后黄庭坚被流放时读到此词步韵一首,之后远在海南儋州的东坡也应和了一首,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豪放词。将三首词的结句对比着看,就能清晰地看出苏东坡的人生观。秦观写的是:“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黄庭坚写的是:“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而东坡写的却是:“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秦词伤感凄切,黄词虽有悲叹却也坦然,唯有苏词通透达观,虽百折而不挠。他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字里行间里便足以窥见。

       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没有宋朝政治上的乌云密布、内忧外患,因此我们也不可能经历像苏东坡那样上下沉浮、飘零辗转的际遇,更不用说奢望拥有像他那样如行云流水、恣意汪洋的天纵才情,但是即便我们做不了大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至少我们可以学学苏东坡先生坚韧、达观、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在任何苦难与挫折面前都能够一笑置之,宠辱不惊,将生命中的一切困境皆化作云淡风轻,并在苦难中开出美好的花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