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静思斋

(2025-05-20 17:21:26)
标签:

民国同学录

民国辽阳教育

民国辽阳小学

辽阳东黄泥岗村

分类: 史料整理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208)——1930年辽阳东黄泥岗小学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8240393898

今年我将加快旧藏的民国大中小学同学录的整理处置进度。这册1930年的《辽阳县第四区区立第一东黄泥岗高小第七级毕业同学录》,大概是我所藏之中,设立级别最低的一所公立学校了。

“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静思斋

民国时期县下面设区,当时的辽阳划分为十个区,第四区公所在大安平(今安平街道,弓长岭区区政府驻地,PS:雷锋同志就是从这里进入部队滴),从地图上看,是在辽阳东南山区。我还真找到了东黄泥岗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位于兰河之畔,距离大安平尚有五十里路,即便是如今,应该也算是挺偏僻的地方。在地图上继续放大扒拉,已经看不出村里还有学校的样子。

“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静思斋

近百年前,如此细枝末节的地方,竟然设有公立小学,而且已经办到了第七级(大概应该可以理解为第七年吧),还编印了这册还算讲究的同学录,当地教育的普及程度令我颇感惊叹。当然,我几乎查不到这所“东黄泥岗小学”的任何史料记载,唯有一条,是程远逵所著《旧中国辽阳教育概观》中的列表,收录有这个校名。当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的感觉已不是惊叹,而是惊呆了!

据程文首段所述:“辽阳教育,在旧中国素称是文风最盛的一个县,在辽宁省内160多个县内是很发达的,也就是学校最多的县分”。这话还真不是吹牛逼,人家拿出了完整的表格来印证了这件事:在1927年时,辽阳县即已有县立学校24所,而下面十个区的区立学校...竟有413所之多!且按数字“番号”编列严谨,东黄泥岗小学就是第四区的No.14。再往下,还有38所村立学校...辽宁教育的发达,或许与统制东北二十年的张氏父子极度重视文化教育有关,据说张作霖曾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必须要占到年支出的40%,而且将此作为对县知事政绩的考核指标之一。

“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静思斋

这些学校的机构应该极为简单,除了学董之外,东黄泥岗小学只有3名教职员(1校长+2教师),该校虽号称“高小”,但似乎只有2年学制,倒更像是个“扫盲班”。本级毕业学生58人,年龄从12-19岁不等,应该都是纯粹的农家子弟。有意思的是,这58人中真正的本村人只有5人,这让我有点纳闷,自己村里不是也都有小学吗?为啥还要舍近求远呢?

我目前只能想到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即他们看中了该校的“师资力量”。关于校长马永箴,我也没查到任何记载,他是否是个名师不得而知,不过倒有可能是个“愤青”。只见他所作序文中开篇便写道:“同学录,俗事也!又必加以序,尤俗不可耐!”看到这里我差点笑喷了,咱好歹也是经手过数百册各式同学录的人了,还真从来没见过这么耿直的人呢。

“同学录,俗事也!”——民国辽阳小学校长马永箴如是说|静思斋

好吧,咱就是这种“俗人”,十几年来,一直在干这种“俗事”,也许还会再干几十年...


                                     静思斋   于岳
                                     2025年5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