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青岛啤酒厂还曾是家“央企”呢!|静思斋

(2024-10-17 15:34:08)
标签:

青岛啤酒

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曾养甫

林清玄

民国央企

分类: 静思斋柜藏民国故纸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74)——民国时期青岛啤酒厂的一纸任用书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影印本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7460815029

最近这俩月,发生了好几桩与青岛啤酒有关的事。先是在八月底,我“以股东身份夤夜视察生产线”,回来后被公司欣欣向荣的气象所感,又增持了一手,原以为要被套挺长时间,没想到一个月后,就喜逢十一前大A那波热潮,愉快地鸣金收兵,用来更换了一套办公桌椅,从此改为站立办公,拯救老腰,这正是青啤之功呢!

而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就在八月我写完那篇游记(国保寻踪(159):博物馆度奇妙夜,愿与世界共此杯——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静思斋)没两天,我就从台湾市场斩获了下面这张任职令,当时看到上面“青岛啤酒厂”这五个字时,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二话出手拿下。我倒不敢自夸是什么孤品,这样的故纸也许在档案馆或其他什么地方尘封着的亦有之,但在坊间若想这般指名道姓地找到一张,我深知绝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可以说是大海捞针呐。此番真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得来全不费工夫,时至今日,我还是忍不住抚掌直呼妙哉。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青岛啤酒厂还曾是家“央企”呢!|静思斋

正巧我在游记之中,对德、日时期青岛啤酒厂的历史交待颇详,对“党国”时期则仅是一笔带过,而我当时逛博物馆是夜场,未得参观A馆,也不知馆方对这段历史是如何讲述。今既收获这件硬核藏品,少不得对这段历史简单说它几句。

日本投降时,在我国留下的大批“敌伪资产”,成为抗战胜利后国府各路人马争相竞食的一块大肥肉,很多人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大发其财。我始终觉得,“劫收”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也是后来国府迅速崩溃的一个原因。作为“优质敌伪资产”的青岛啤酒厂(当时还叫XXX株式会社),先是被经济部派员接收,嗣后交由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经营,到1947年,又被一条大鳄给盯上了。

把持KMT党务的陈氏兄弟,早就对这些产业生有觊觎之心,经过他们的积极谋划,并得常公之首肯,这些的敌伪资产有一部分被划出成为“党营事业”,由KMT中央财务委员会成立了十一家公司直接经营,1947年陈果夫派CC系干将曾养甫(KMT中委,抗战时期曾任交通部长,被誉为“中国土木水利交通建设之父”)在青岛筹组的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还是效益最好的一个。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青岛啤酒厂还曾是家“央企”呢!|静思斋

给曾养甫打前站的,是时任齐鲁公司筹备处副主任的毕天德,此公后来当了公司经理,也正是我所藏这张证书的签发人之一。面对中央来势汹汹的一纸公文,地方无可奈何,只得象征性收了点银两,痛快放手交割。筹备处的手脚也极快,1947年6月3日曾养甫到的青岛,当月12日左右青岛啤酒厂即已划归旗下,在同一时间被收编的,还有青岛玻璃厂、青岛橡胶厂、东亚面粉公司...要知道,齐鲁公司实际上是到1948年1月7日才正式成立的。

毫无疑问,青岛啤酒厂当时就是正宗的“央企”,虽然这个概念与如今的央企还是有些区别,要搁在今天,其股权交易还得进场挂牌呢(我早年曾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工作五年,成天操作的就是这种活儿)。不过,青岛啤酒的“央企生涯”非常短暂,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概也没有太多高光时刻。但看起来齐鲁公司当时也确实是想把企业做好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挖来了我国著名酿酒师朱梅先生(曾是烟台张裕酒厂的关键人物)担任青岛啤酒厂厂长,这是我国啤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青岛啤酒也因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货精品”。

据档案记载,1948年4月时,青岛啤酒厂共有职员36名,工人319名,此证的原主郑人贵,显然就是这36人之一。至于那些工人,我想应该不会有这种任职令,所以说这还是很稀少的东西,不知博物馆中是否有类似的文物展出。查了一下这位郑人贵,倒是有个意外发现: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高中时期有一位老师就叫郑人贵,在《棒喝与广长舌》一文中,林清玄对这位绰号“死人面”的老师有着一番极其精彩的描写,表面上的“面目可憎”之下,实则是他对师恩的深沉怀念。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青岛啤酒厂还曾是家“央企”呢!|静思斋

从该文中可知,郑老师是孑然一身赴台的外省人,大约在林清玄毕业的十年之内,就得癌症凄凉去世了,但却不知道他诸如家世籍贯之类的更多信息。我另从一家自山东迁台的教会组织网站上查知,其“恩人”郑人贵先生1979年去世(郑后来升任林清玄就读的台南瀛海中学校长,任期有据可考,正是到1977年止)。以我对藏品日渐敏锐的直觉,辅以这些蛛丝马迹,我判断这张证书的原主,应该就是此郑人贵。

之所以它时隔这么多年又被翻腾出来,我觉得有可能和近年的一桩公案有关。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齐鲁公司经理毕天德也是匆匆赴台,能带走的大概只有公司印鉴和账目,留在青岛的这些产业,尽数被新政权接收,青岛啤酒厂自此成为国营,如今是青岛市国资委旗下的国有独资企业(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成了著名“中华老字号”。而台湾那边齐鲁公司则于1951年惨淡复业,有意思的是,此时两岸短暂同时存在着齐鲁公司,分别为国营和党营。

台湾的齐鲁公司在70年代并入了新成立的“党营事业”:中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投)。2016年中投因卷入“不当党产”案被提起诉讼,由于其中包含着齐鲁公司这部分追索期之外的资产,使得久矣湮没无闻的齐鲁公司,忽然成为双方辩论的聚焦点。这张故纸倒很可能是在这波档案翻查、报废处理中流出。此案结果如何呢?就在今年1月,KMT终审败诉,齐鲁公司的这点余脉,也终被充公成为“省营”了...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10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