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2024-10-08 17:07:50)
标签: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

黄埔军校第一分校

洛阳西工兵营

隋唐洛阳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文保寻踪
本篇亦列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64-165篇:洛阳西工兵营&隋唐洛阳城遗址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4年7月30日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八月底九月初那会儿,因为收藏到这册同学录的缘故,我看了许多抗战初期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14期学生的相关史料,并连写了三篇文章。在这其中,我尤其对洛阳分校(后改称第一分校,本系列游记中若提到这两个名称,均指同一主体)迁校汉中这段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关于这次西迁,校史中仅有“于1937年11月开始迁校汉中”这类只言片语的记载,而在两岸黄埔老人的回忆文章中,这一过程生动鲜活,可歌可泣,感人至深,让我立即萌生了重走这段旅途的想法。

文章发完没几天,读秀平台改版,文史资料类资源下架殆尽,尚不知是否还能恢复,这对我所从事的这些近代微观历史挖掘考辨工作的影响之钜,无法用语言形容,也再无其他资料平台可完全替代其功能(抗战平台那是替代不了的,谢谢)。实际上,洛阳分校14期这三篇文章,是目前为止我利用读秀资源所写文章的“收官之作”,换句话说,若无通过读秀挖掘出来的故事,我根本就写不出后面那两篇来,压哨完成了它们,算是不幸之中的小幸运。至于之前我极为自得的“神破解”系列,以后恐怕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这使我陷入了巨大的苦闷、彷徨之中。

许多不妙总是这样不期而至,谁也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如果可以的话,凡事还是赶早不赶晚的好,有鉴于此,我决定立即践行这次旅程,经过精密周详的计划,提前在十一长假前“错峰出游”,利用三日半时间,重走了洛阳分校当年的西迁路,并在五座节点城市(洛阳、宝鸡、凤县、留坝、汉中)留下游踪,最终圆满完成,节前顺利返石。此行之系列游记,五站各为一篇,除部分摘录黄埔前辈的回忆文字之外,更多为我之所行所见所感,旨在完美重现这段路途,也顺便让大家了解一番当地的风土人情。

是为记。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很抱歉,我制图水平拙劣,只能直来直去了)

第一站:洛阳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洛阳,看到地图上的“西工区”时,不由对它的名字颇感好奇,还以为是一片工业区之类的,后来才知道,其得名是因为一座兵营。1914年,袁世凯命人在洛阳城西边圈了大片土地,耗资白银170万两修建了一座兵营,用以训练新军。兵营工程庞大,洛阳百姓多来搬砖,因其位于洛阳西关之外,遂被人们称为“西工地”,西工之名由是诞生。未几袁世凯暴卒,真正把西工兵营“发扬光大”的,则是“玉帅”吴佩孚。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七批)

可惜这段文字中的壮观气象,只能靠自己去想象了。当年偌大的西工兵营,在时代的变迁之中,几乎已消融于现代化城市的骨血里,再也难觅其踪。若非路边立着的一块国保碑,谁能想到闹市之中这个其貌不扬的小院里,竟然暗藏玄机呢?抬头往院门上看,只见三个电脑楷体红字——西工地。我不禁有些怅然若失,哦!这里就是我要寻访的目的地了。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今日西工地

我不太确定下面那排建筑是否还是当年的老营房,但在它们上面(包括这个门楼)已经结结实实建起了一幢居民楼。高楼环伺的院内,两幢青砖老建筑,便几乎是如今西工兵营硕果仅存的遗迹了。左边的名曰“高级住宅”,门外堆放着一些装修材料,并不开放,也属实看不出有啥高级来。右边那一片则是原先吴佩孚的司令部,南边的正门几乎都被前面的一幢居民楼堵住了,但里面倒是个挺宽敞的四合院,现为“洛阳抗战纪念馆”。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院内硕果仅存的老建筑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司令部“四合院”内

我可谓兴致勃勃而来,但观摩一圈发现,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洛阳地区抗战时期的“党史展”(不是还有洛八办么?),而几乎没有一字一图与西工兵营、黄埔洛阳分校、国军正面战场有关(包括洛阳保卫战),这让我大受震撼!此处既已没有黄埔抗战的素材与氛围,我亦不愿久留,连再去走访阅兵台、老吴桥的热情也消散了,写到此处竟已无话可说。

好在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地。因为不久前在“女皇故里”广元的游历,近段时间我对于唐朝历史(主要是初唐)有些沉迷,而“神都”洛阳之于大唐与武则天,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亦可谓我自广元寻访女皇遗迹地理上的延续,我赶在出门前写了一篇广元游记,其意正是在此。正巧西工往东那一带,便是隋唐洛阳城的核心区域,所以自当前往一观。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三批)

其实洛阳虽号称X朝古都,但东周、汉魏、隋唐的洛阳城址却并非一脉相承,隋朝营建东都时,以炀帝那般霸气外露,自不会落前人之窠臼。这座巧借地利、独具匠心、波澜壮阔、非比寻常的新都城,终是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巅峰,惜在金元之际的战火中,辉煌灿烂的故都尽成瓦砾。至于明清洛阳城,则再不复都城地位,泯然众人矣。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武周时期的天堂、明堂遗址。此后这里成为首批国家遗址公园之一,其保护、复建项目更是成为示范性工程,史籍中这两座尘封千载的传奇建筑,凤凰涅槃,再度以雍容华贵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景区实在是太棒了,各方慕名而来的汉服佳丽,更是与之相得益彰。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汉服丽影

你可能想象不到,若说明清时期一般人想去太和殿看看龙椅长啥样,那完全是痴人说梦,但在武周时期,皇城中心的明堂当真是允许过普通百姓前来参观的!就凭这一点,我对武则天也是一个大写的“服”字。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神都气象

由于在兵营速战速决,留给这里时间变得相对充裕,倒是可以好整以暇地逛逛了。我来的也恰到好处,正好赶上了陛见,女皇临朝,凤仪之姿,顾盼生辉。殿内金碧辉煌,歌舞曼妙,天朝气魄喷薄而出。再登天堂以四望兮,日影渐渐西沉,西工之古今尽收眼底,不由心旷神怡,先前的那些郁闷情绪便也一吐而出了。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众卿平身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明堂鸟瞰

忽而闹表想起,仿佛集结号声,提醒我西迁在即。由于我此行的时间极其紧张,需在三天半走访五城,只能在洛阳停留四个多小时,便要匆匆奔赴下一站。遂依依不舍地整束行装,再赴龙门,乘夜色驶离洛阳。此番虽是草率开篇,但之后的旅程却是渐入佳境,收获颇丰,至今思之,仍觉回味无穷。即以洛阳两个时辰来说,得“上天堂”,也是不虚此行了。

重走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抗战西迁路第一站——洛阳|静思斋
天堂日落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10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