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一所军校,毕业证书上老蒋的签名只能排第二(附名录)|静思斋

标签:
民国军需学校军需学校特别学员班西北军国军陆军第三十军台儿庄战役 |
分类: 静思斋柜藏民国故纸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73)——抗战时期西北军军需官周法孟的毕业证书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影印本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7412131393
上个月曾在台湾市场竞拍一册1946年的军需学校同学录,原本预期在两三千左右拿下,最后出价已到5K+,仍然未能得拍。此书虽为挺不错的史料,但这些年在“消费降级”的指导思想下,在收藏上面的投入早已不复年轻时的生猛,最终只得遗憾放弃(这种事搁在从前,总是要翻身死战的,然后再想办法筹款...),连带着同人的一张军需学校毕业证,也是意兴阑珊,不再竞价了。
要说起来,军需学校的毕业证书,我原也是有一张的。旅途归来,百债待还,既然它这么有行情,索性拿出来上架,也算顺便为之后潜在的史料收购积攒些粮草。此证的原主名叫周法孟,河南封丘县周庄人,毕业于军需特别学员班第四期。军需学校历史极为悠久,甚至可以上溯到前清,后来国府北伐成功,直接将该校接手过来,期别仍是一脉相承(这与陆大的情况差不多)。
北洋时期,军需学校学员班共毕业八期,国府接手迁校南京后续办了第九期,于1931年3月毕业,之后学员班即陷入停滞,直到十年后才招收第十期。在这期间,学员教育仅办有四期特别学员班,该班是1932年夏奉常公之令增设的,由各军选送现职军需人员入校深造,以便使之提升业务水平,并取得正规教育经历。至于“特别”在哪,为什么不是直接按学员班的期别延续,我还真不知道其中秘辛。
特别学员班自第二期起,又迁回北平煤渣胡同旧址(校本部及学生班仍在南京),如此看来,其用意可能是为了改造驻华北部队(更多是所谓的“杂牌军”)的军需系统,故学员中的北方人比例颇大。周法孟所在的第四期,1936年11月入校,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局势危急,该期乃于1937年8月提前毕业(毕业证上填写为9月,或为原计划的毕业时间)。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张毕业证书的一个特别之处:贵为国家领袖的常公,签名竟然排在了何应钦的后面!这是为什么呢?抗战时期常公兼职等身,尤喜兼任各军事学校校长(这个就得两位数了),这一来所有军校的毕业生,都是他的学生。而军需学校隶属于军政部,若单以军需学校校长一职来说,确实位在军政部部长之下。
但难道没有其他的操作方式吗?当然有,比如上面这张陆军机械化学校的,给常公头衔前面加上“委员长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反观军需学校,至少在1946年,该校不知道已印发了多少版毕业证书,仍然还是部长在前,常公在后,所以,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除了何应钦,甚至陈诚也曾骑他一头,这必然就是有意为之了(且是在常公知悉甚至授意的情况下)。这种“大不敬”行为大概直到1947年,没有第二人署名签发毕业证书了才结束。这不知是否与提升军需地位,推行军需独立有关,军政部下属其他兵科学校的毕业证书是否也如此?我目前还没找到资料来作旁证。
周法孟,从名字来看应是取“师法孟子”之意,最终却“师从”了常公。照片中的周法孟身着戎装,文质彬彬之外又颇显英姿勃勃。我还收藏有他另外的三张故纸,故对他的身份有所了解,其实他出身于标准的“杂牌部队”——陆军第30师。该师颇有来历,原是西北军吉鸿昌部的基本部队(首任师长为吉鸿昌兼),中原大战后接受常公改编,遂改为此中央番号。吉鸿昌集团瓦解后,所部第二十二路军改编为第三十军(下辖第30、31师),前后两任军长张印湘、彭振山均被常公处决,最终被西北军同僚孙连仲收编,吉鸿昌的痕迹逐渐消失。
该军是台儿庄战役中的英雄部队,尤其是坚守台儿庄的31师(师长池峰城),铁骨铮铮,青史留名。30师在战史中虽不像31师那般耀眼,但在战况最危殆之际,该师仵德厚营奉命增援,仵德厚亲自率部反攻台儿庄,经过激烈肉搏血战,终于重新夺回台儿庄,之后30师亦曾奉令追击日寇。台儿庄大捷后,30军军长田镇南及下属三位师长(27师师长黄樵松、30师师长张金照、31师师长池峰城)俱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从我收藏的文献可知,周法孟至少在1940年起即在30师88团担任三等军需正(同少校),抗战胜利前夕调升军部。考虑到西北军的一些“秉性”,其在该部任职的经历很可能更加久远,虽目前无法确定他是否参加过台儿庄之战,但其与仵德厚份属同僚是肯定的,而且两人有很大概率相互认识(仵德厚是89团的)。
周法孟后来随军去台,担任过台湾省物资局专员,在河南封丘同乡会中似也是位活跃人物。其子周大祥,为台湾著名电视制作人。十余年来我一共搜集到周法孟旧藏7件,其中早年收藏的3件已不在,后来所获之4件现一并上架,看起来标价挺高,实则绝对物有所值,殊不知段首所说那天还有一张军需学校毕业证书拍卖,无论内容、品相皆不如我这张,单张的价格都已快5K了(若不信,我甚至可以提供拍卖记录截图)。所以,出于收藏成本、市场价值等因素考虑,我大概以及肯定是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砍价以及拆开单卖的要求了。
我原还收藏有一册1943年的《军需学校学员班第十一期同学录》,这本书已经“吃”了十年,内容上仍能不断创造价值。这不,在其后附的先期同学名录中,轻松就找到了周法孟的名字。军需学校特别学员班第四期共计281人,现将“周法孟和他的同学们”顺手整理出来,作为本文之彩蛋,一并附后。
军需学校特别学员班第四期同学名录
(以下学员均无照片收录,莫垂询)
丁在庆(安徽蒙城)
于鼎鑫(辽宁铁岭) 方端民(江西都昌)
方仲若(湖南凤凰)
王邦杰(河南许昌)
王秉真(湖南湘乡) 王锡宠(辽宁兴城)
王振亚(辽宁辽阳)
王毓平(河北武清)
王适中(浙江杭县) 王世同(辽宁铁岭)
王殿三(山西万泉)
王志远(辽宁辽阳)
王耀宸(河南开封) 王锡元(山东阳谷)
王汉金(江西贵溪)
王铭阁(河南舞阳)
王定国(甘肃平凉) 王作舟(四川简阳)
王志曾(江苏江宁)
王连万(河南镇平)
王影轻(四川广安) 王微(浙江孝丰)
王启圣(浙江临海)
王植(四川中江)
王丙炎(湖南黔阳) 王治中(陕西临潼)
王唐生(湖南临湘)
王炳忠(河北清苑)
王真(河北武清) 王尧纲(湖南嘉禾)
牛国斌(辽宁海城)
文梓鸣(四川仁寿)
尹敬辰(江西永新) 田永德(辽宁西丰)
田培之(河北藁城)
石芳名(广西桂林)
石博泉(河北宛平) 石兴贤(湖南邵东)
朱希英(辽宁东丰)
朱本湘(江苏丰县)
朱诗汉(湖南益阳) 朱功修(山东广饶)
朱瑛(湖北武昌)
朱汉唐(浙江缙云)
朱修实(河南西平) 朱佩荣(河北东光)
祁峻峰(辽宁辽中)
邢艮五(河北吴桥)
成镇华(湖南湘乡) 江铭鹏(江西九江)
江国桢(安徽桐城)
吕振华(河北赞皇)
吕鼎(江苏江阴) 吕连珊(辽宁海城)
吴嘉瑞(辽宁锦县)
吴文献(河北宝坻)
吴君宜(河北定县) 吴庆善(辽宁沈阳)
吴锡颜(河北大城)
吴智慧(安徽桐城)
吴秩(江西吉安) 吴长文(河北武清)
吴锡瑞(河北大城)
李宝琪(河北枣强)
李学孟(河北河间) 李朝栋(河北隆平)
李逸(湖南邵阳)
李资藩(湖南新化)
李毓芳(河北定县) 李剑虹(湖南长沙)
李玉珊(辽宁义县)
李茀忱(河北交河)
李运义(江西吉安) 李兆瑞(山东济宁)
李德勋(湖南湘乡)
李振亚(湖南宁乡)
李培元(河北天津) 李名鲜(湖南湘乡)
杜子明(陕西米脂)
何允言(江西萍乡)
何瑞霖(河北东光) 何学霖(江西鄱阳)
何若愚(浙江诸暨)
何允涛(湖南醴陵)
任启泰(安徽蒙城) 宋玉合(河北尧山)
宋乃塽(辽宁辽阳)
宋法尧(河南郾城)
沈长泰(辽宁新民) 余铎(河南正阳)
邱位魁(四川乐山)
邱德周(广西桂林)
周元芗(安徽望江) 周理松(湖南益阳)
周法孟(河南封丘)
周茂林(湖南益阳)
周裕猷(四川安岳) 周建斌(辽宁开原)
周绍山(河北清苑)
周永国(辽宁沈阳)
周竞兮(湖南长沙) 孟化之(江苏铜山)
孟席卿(江苏砀山)
林在田(广东蕉岭)
和少侯(云南丽江) 易泰生(甘肃隆德)
易大明(湖南醴陵)
马鸿诰(河北吴桥)
胡广庆(辽宁昌图) 胡俭(安徽桐城)
胡乾三(湖南湘乡)
胡英三(辽宁昌图)
胡仲文(江西吉水) 洪德声(辽宁营口)
洪锡五(安徽巢县)
孙巨鳌(云南昆明)
科宗贤(河北通县) 苟习之(贵州绥阳)
范启贤(山东益都)
袁仲翔(江苏上海)
袁莹辉(广东兴宁) 侯枫亭(河南新安)
殷增奇(河北雄县)
陈万德(辽宁新民)
陈同唐(江苏江都) 陈治源(河北香河)
陈增权(河北献县)
陈金魁(浙江松阳)
陈墨卿(江苏盐城) 陈维仁(辽宁沈阳)
陈希舜(湖南邵阳)
陈磊(江苏江宁)
陈麟钧(辽宁沈阳) 陈庆安(福建南平)
陈守恒(江西崇义)
时希贤(河北博野)
时润珩(河北故城) 晁招彦(河南温县)
唐振文(湖南宁乡)
唐日升(四川武胜)
唐平一(湖南长沙) 倪太冲(浙江镇海)
倪庆昌(河北阜城)
徐馨宇(辽宁辽阳)
高仁桢(河北新河) 高策三(辽宁盖平)
高玉明(辽宁海城?)
涂镇东(河南确山)
梁柱民(广西柳城) 秦增龄(广西桂林)
郭念校(浙江诸暨)
郭瑞琛(河北肃宁)
郭祝年(山东潍县) 庄伯明(江苏武进)
曹永忠(辽宁沈阳)
曹兴家(山东观城)
张棻(河北深县) 张子英(江苏泗阳)
张景阳(河北盐山)
张凤奎(辽宁辽阳)
张玉铨(福建连城) 张广春(河北武清)
张翼溟(辽宁沈阳)
张赞庭(辽宁兴城)
张恩瀛(辽宁辽阳) 张万熊(湖南醴陵)
张学文(察哈尔涿鹿)
张季麟(四川彭山)
张振杰(山东滕县) 张文勋(辽宁辽阳)
张锡庆(河南巩县)
张和琴(辽宁盖平)
张居信(陕西长安) 张汇鑫(河南郾城)
张选培(湖南醴陵)
张明信(山西介休)
张元仲(山东阳信) 张显荣(河北满城)
张显清(辽宁清源)
张润亭(山东恩县)
张崧生(浙江嘉兴) 崔俊杰(河北饶阳)
毕恺忱(辽宁绥中)
冯本滋(湖南沅陵)
冯应禄(贵州正安) 莫埙(湖南邵阳)
黄耀麟(湖南湘乡)
黄骏楚(福建闽侯)
黄俊谦(河南永城) 陶建志(河南嵩县)
陶焕荣(甘肃临夏)
贺光普(河南伊川)
贾文齐(山东掖县) 贾文仪(陕西长安)
曾宏毅(湖南长沙)
曾克鲁(湖南湘乡)
曾章甫(河南孟津) 曾述纲(湖南湘乡)
曾卓元(广东大埔)
邹汉辉(广东梅县)
童子畏(湖南湘乡) 彭毓文(湖北黄陂)
傅振武(辽宁海城)
傅汉亭(湖南浏阳)
叶嗣修(浙江上虞) 叶林(河南汝城)
叶国桢(福建闽侯)
叶云庭(浙江松阳)
杨舒鹏(河北晋县) 杨昶昌(江西丰城)
杨振斌(山西太原)
杨康民(河北昌平)
杨雨亭(山西清源) 杨吉第(陕西渭南)
杨厚纪(湖南浏阳)
杨成功(山东寿光)
齐惠泉(辽宁海城) 雷雨亭(湖北沔阳)
赵文汉(河北高阳)
赵文彬(辽宁兴城)
赵钧志(河南西平) 赵广增(河北献县)
赵国瑞(辽宁沈阳)
赵衡(江西安福)
赵晶岩(河北盐山) 赵铭竹(河南新安)
赵静亭(河南巩县)
赵宗元(江西南昌)
赵立鹏(山东肥城) 郑宝嘉(江西金溪)
郑希冉(山东泰安)
郑相成(辽宁营口)
邓棨明(江西萍乡) 邓襄武(云南弥渡)
邓羽(湖南长沙)
熊孟威(湖南长沙)
赖涛(江西石城) 蔡士骅(浙江青田)
蔡英华(辽宁海城)
廖宗英(广西桂林)
刘礼序(山西平陆) 刘双周(河北景县)
刘霈(河北宛平)
刘铁铮(辽宁沈阳)
刘临五(山东郓城) 刘士鹏(湖北孝感)
刘敏(河北宛平)
刘会泉(辽宁盖平)
刘百庚(辽宁海城) 刘真原(广东大埔)
刘阿南(四川内江)
刘逊瑶(江西赣县)
刘玉昆(河北安平) 刘玉书(辽宁锦县)
刘桢(吉林长春)
蒋海涛(河南商城)
蒋人骏(浙江兰溪) 诸才(浙江孝丰)
钱启明(辽宁盖平)
鲍振武(河北大兴)
关仲芳(广西桂林) 谢子颂(福建尤溪)
谢维新(安徽合肥)
谢泽湘(湖南宁乡)
归得周(河北清苑) 萧文济(湖南宜章)
萧幼芬(贵州沿河)
萧作霖(四川彭县)
萧世芳(山东武城) 魏觉民(陕西三原)
魏策芳(四川泸县)
魏昶(湖南湘乡)
罗翔(江西赣县) 顾占元(河北阜平)
顾维亮(辽宁海城)
苏士强(辽宁辽中)
严泽荪(四川成都) 龚振夏(湖南长沙)
侯咏梅(贵州台拱)
刘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