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抄档杂记(上)——一揽子解决了抗战时期陆军工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名录|静思斋

(2024-06-24 22:12:59)
标签:

黄埔军校同学录

黄埔军校工兵科

陆军工兵学校

黄埔军校委托教育

广东省档案馆

分类: 史料整理
(上接序篇)

广州抄档杂记(上)——一揽子解决了抗战时期陆军工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名录|静思斋

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民国军事类档案目录着实让我眼界大开。如果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想我可以蹲守在这里把黄埔名录手抄增补到二十万人(假如可以翻拍的话,当然用不了一个月,一天就足够把馆方“掏空”了,因为我很明确哪些是我所需的)。但当时只有仨小时的工作时间,多调也无益,只能从这琳琅满目中做出取舍,选择一两本需求最为迫切的。

目录中一本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委托陆军工兵学校教育第十九期工兵科同学录》的奇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通过这个无比拗口的书名,我已隐隐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1945年黄埔四分校终结时,在校的19期9总队下辖的炮、工、通三个大队分别转入对应兵科学校继续受训,此前炮兵代训这一条线我已尽数解决(不局限于19期这个,详见【民国史料】抗战时期陆军炮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静思斋),我判断眼前这本正是原19期9总队工兵大队这批人的同学录,翻开粗略一看,果不其然。再往后翻,期待中的工兵学校先期同学名录(只有姓名+籍贯哦)“如期而至”,心中一声长笑,随即开始笔走龙蛇。

广州抄档杂记(上)——一揽子解决了抗战时期陆军工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名录|静思斋
嗨,忘了请石匪帮我拍张工作照了

这本同学录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即它的原名到底是什么?由于封面并非原配,这个问题一时无解,上段提到的那个非常拗口的名字,出自常凯申先生的题词页。但其他官长的题词中,另外还有两个名字:工校十期&中央军校十九期独五大队。这三种说法无疑都是对的,只是同一问题在不同侧重点的不同表达方式。由于我是以正期序列的逻辑编纂,因此采用的是与序列表中对应的名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九期独立第五大队同学录,学籍并有备注(工校十期)。

另在序言中还有关于抗战时期“委托教育”(即兵科学校代训黄埔生)非常有营养的一段话,我以前也自己揣摩出来过差不多的说法,但终归没人家说得专业,特一笔一划抄录出来如下:

在抗战期间需要军事干部甚多,本分各校因教育器材及其他各种限制,未能扩大编训,如数供给。除成立各训练班外,并自十六期学生起,开始办理委托教育。陆军炮兵学校、工兵学校、通信兵学校、辎重兵学校、机械化学校、特种兵联合分校等咸先后接受办理本校委托教育,毕业学生年以千计。此辈学生期队番号悉由本校编列,包括于本校各期队之内,又各分校、班历届生亦经本校期队番号序列之。

这段话对代训的原委及学籍比叙均有交代。对于工兵学校来说,虽然正式“接受委托”始于16期,但由于先期毕业同学存在追溯比叙的情况,实际上的代训学生期别,可上至14期——即工兵学校学生1、2、3期,后经比叙为黄埔14期1总队工兵科。这部分人的名录在14期1总队原版同学录中是没有的(湖南版自然也没有),之前我就已从该总队去台同学编印的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中找到(详见:【民国史料】黄埔军校14期1总队同学名录补遗|静思斋),一共882人。

抗战爆发后,工兵学校内迁至湖南零陵,大概是“近水楼台”的原因,桂林的六分校受惠最多(二分校我觉得可能是专注于步科无心于此吧),15、18期的工兵科直接就是拉到工校办的。加上上面十四期的,这三部分人的情况我心知肚明,系统中亦皆有收录,自然不必再抄一遍。

此番凭借这本同学录一揽子解决了工校代训黄埔生名录,我仍效月前炮校那篇,将各期(期别均为学生,学员及其他班别不在此列)人数及比叙关系罗列如下(标红的为此前尚未收录的新增部分),唯毕业时间目前知之不详,一时懒得一一查考:

工校1、2、3期:比叙黄埔14期1总队工兵科,计882人;

工校4期(1):即黄埔六分校15期6总队工兵队,计119人;

工校4期(2):正式开始委托教育的第一批人,据校史记载推测,应该是比叙为黄埔16期2总队工兵科了,计493人,人数我已加进该总队;

工校5、6期:番号叙为黄埔17期29总队,计824人;

工校7期:原黄埔六分校18期3总队转科同学,番号改为18期独9大队。在18期3总队同学录中收录的共计387人,但在这本19期同学录的后附名录中只有266人,且期别也误写为17期了,数字差额的原因我目前还不清楚。

工校8期:番号叙为黄埔18期独七大队,计383人;

工校9期:番号似乎是黄埔19期独2中队,计100人。不过我那序列表中有两个独2中队,怕是有一个有点问题,或者说这个前面还要加上“工科”二字;

工校10期:即原黄埔四分校19期9总队工兵大队,番号改为黄埔19期独5大队,计170人。这期由于是当期,同学录中有照片收录,可以去广东省档案馆查阅(我这里仅有部分去台同学的照片),最好提前问问人家需要什么手续。

上述这部分补充成果很快将会在数据库的下一次更新中体现出来,净增人数为1970人。OK,工校这条线的相关工作可以暂告一段落了!当时由于我在档案馆并未能抄完,剩下的查漏补缺工作,均由石公智文(即石匪)不厌其烦地代为完成、转达,在此诚表谢意。

广州抄档杂记(上)——一揽子解决了抗战时期陆军工兵学校代训的黄埔生名录|静思斋
新修订的黄埔19期序列表,期待哪天把通、辎两校整明白

我自去年编制黄埔1-23期正期学生番号序列表后,数月之间也颇有所获(如炮、工这两条线),已填补了表中多处空白,并对一些错误进行了修正。这种拼图式的工作让我深感快乐,当它最终拼好的时候,也将是我这项工作的大成。

(未完待续)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6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