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思斋历史文献收藏研究中心
静思斋历史文献收藏研
究中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75
  • 关注人气:2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抄档杂记序篇,兼谈黄埔名录查询系统的几个问题|静思斋

(2024-06-24 09:26:01)
标签:

黄埔军校同学录

黄埔名录查询室

广东省档案馆

分类: 于公杂谈
6月16日在黄埔忙完查询室落成仪式后为时已晚,遂将车票往后改签了一天。原打算17日去肇庆七星岩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却收到广东水文局短信通知西江涨水,这让我忽然想起了1938年在西江“覆舟遇难”的两位四分校将官,不由头皮一紧,当即打消计划。其他想去的地方,都赶上周一闭馆,正在发愁如何消磨时光,忽得石匪相约一起去广东省档案馆。我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有!

或许是由于长期睡眠不给力,又赶上广州天气难熬,去档案馆的路上,竟然晕车晕得死去活来,下车后尚且胃部痉挛,蹲坐许久,仍觉头晕恶心难以自适。待石匪将我领进档案馆,看到了馆藏档案目录后,竟然瞬间满血复活了!说来惭愧,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入档案馆的大门(因为我向来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掏钱买史料,也没有谁能给我开具介绍信,周中总出差在时间上也不允许)、头一回从档案馆中调取原件增补名录,那种感觉只能用下图来形容:
广州抄档杂记序篇,兼谈黄埔名录查询系统的几个问题|静思斋
趁着石匪去调原件的工夫,我先去左侧书架查找《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五辑》中军官训练班二期同学录那一本(这种公开出版物应属于“开放档案”)。因为前一天在查询室,有一位王阿姨反馈没有查到他父亲王汉儒(军训班二期学员)的名字,这让我需要核实一番。结果我只随手翻开该书的一页,赫然便见王汉儒,学籍是毫无疑问的,这书也就直接还了。回来后我核查自己的文本,里面确定也有,这让我挺困惑,只好再去系统里一队一队检查,发现该期十几个队唯有王汉儒所在的第九队整体缺失(大概是技术那边的失误吧)。我感叹这事也太过巧合,各个环节仿佛天意一般,若非王阿姨当场提出,这缺失的一队人也许很久都不会被发现呢!

由于档案原件不能翻拍复印,全部只能手动抄写,而工作时间又极其有限,于是一下午就坐在桌前奋笔疾书,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回石之后,从身体上来说是想休息一下,但心理上却很难真闲下来,这几天除致力解决在查询室现场收到的一些反馈、提交优化修正方案之外,即一直在消化那半日抄档的两大收获,除今日之序篇,另还会有两篇文章。

在介绍这些收获之前,我还想就名录查询系统之事,做出一些解释,以消除若干误解。我所编制的这个黄埔名录,目前已收录1924-1949年间黄埔毕业学员、生17万余人,其最大的作用,是查询确认一位黄埔生准确的黄埔学籍。如果您之前通过其他渠道或我这里已经知道、甚至已获取过照片了,那对此应该无甚惊喜可言,“彩蛋”更多还是在于那从未在网上公开过的大约六七万个名字(我敢说这里有许多番号人们都未必听说过,这个数字也随时会增加)。当然,也完全有可能仍然查不到,不过自它上线以来,我有时为孙兄、皇兄等人查询一些“疑难学籍”,虽不能全予解决,倒也不至于一个都查不出来那么不堪。

广州抄档杂记序篇,兼谈黄埔名录查询系统的几个问题|静思斋

我所理解的“学籍信息”是什么?正如上面这张民国时期的“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学籍登记证”(也包括去台后改版的“会员证”)所载。如此看来,我们这个系统里所包含的要件,基本算是完整的(见下图,尤其是在照片陆续上传之后,这张照片是我自己P进去的)。唯一所缺的是年龄,这个事确有技术难题,因为我们无法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衡量每一个人的年龄(同学录中即便有年龄的记载,基准时间也是不同的)。

广州抄档杂记序篇,兼谈黄埔名录查询系统的几个问题|静思斋

至于其他诸如别号、通讯地址、履历信息等,连“学籍登记证”中都没有留下档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东西对于证明学籍来说并不需要,当时另有一本证件“军人手牒”记载这些。然而系统里这些东西的“缺失”,却成为我们被各路“砖家”集中诟病的地方之一。我说得不好听点,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好吧,话既然说到这了,我也不妨对此再来解释解释:

1、我搜集到的这些学籍信息,很多就有且仅有姓名+籍贯。其多来自某本同学录后附的先期同学名录,通常来说,我若买到本有后附名录的同学录,会很欢欣鼓舞,因为一本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下一篇要说到的成果即属这种情况)。目前在我编纂清单中所列的大约有“150”个品种,显然我不是都能买到甚至是见到原始文献的,大概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它们的全部原件。这部分是想编入其他东西也编不了的;

2、限于人力物力,仅收录姓名+籍贯这两个最关键信息,是民国以来编纂此类文献的“常规操作”。民国编制先期同学名录,包括之后汇编的二分校同学录、七分校《王曲文献》,莫不循此惯例,理由很简单,省钱省纸啊!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湖南版《黄埔军校同学录》那般,即便是湖南版,之后也没能更进一步不是吗?何况那时候人家好歹还有个编纂委员会一起干,而对我来说,这17万余人都只是我一个人汇编的,为了获取文献还得不断兼顾经营收藏,为了考订学籍有时也需绞尽脑汁,其工作量远非编纂一个县市、一个省份所能比。即便是我现在汇编的“精简版”,也已是一个一千余页、一百几十万字的文本,若再扩充其他,体量五倍不止,精力无以支持。不过对于这部分来说,如果以后有需要、有其他人力的话,资料自然是随时可以拿出来的;

3、由于系统设计了“生成海报”功能,对于信息模块有一些固定的要求,无法、也不适合添加太多“冗余”内容在其中。我原还想对部分存在两个名字的以()加注,这样能被搜出的概率也就增大了,但最后也因字数超限(包括显示结果尴尬)未能实现;

广州抄档杂记序篇,兼谈黄埔名录查询系统的几个问题|静思斋

4、讲一个案例就够了。我在2017年之前整理发布名录时,通常都是全文整理的(即包含年龄别号通讯录这些),由于内容“太过完整”,多次被人白嫖编入出版物,但最后连名字都“不配”出现。雪上加霜的是,过于详尽甚至还带给我自己很大的负面性,某次有个地址里面带了“钟楠嗨”仨字,不但后来造成全文被和谐,还收到了系统消息警告,账号差点没了...从那以后,我即只整理发布姓名+籍贯模式,要说起来,这种模式的搜索效果还好些。

该说的差不多说完了,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查学籍不等于查档案!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长久以来,我经常收到一些让我从同学录里查某位黄埔生经历的消息,这让我异常苦恼。举个很浅显的例子,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回到自己的中学母校,也许可以找到自己的名字和毕业信息,但若说想找自己的生平履历,那无疑是来错了地方,逻辑都错了鸭!!

即便是官方档案机构的黄埔名录查询系统,显然也不包括具体某个人的档案,除非另有其他卷宗。所以这种事绝对不是这条路能解决的,只能去求助于专门的档案馆(如二档、还有对岸)才行,这也是我唯一能给您“指点迷津”的了。另外,既然它是个系统,也就注定不可能再像我自己公众号文章那般,那么轻松随便就可以全篇“一键复制”,否则知识产权何在?扪心自问一下,你若想要全篇,广东浙江省档网站又能否让你快速如愿?大部分省档是否能让你公开检索?

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假如只是要查某期某总队或某籍贯全部名单,我自问我们这个系统完全是可以实现的,目前仅仅是没有在后台开放翻页功能罢了。这一个月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内测”,发现系统在搜索结果上存在的问题,提交优化方案(史料层面的),文本都写了不知多少个了。其中有一次,我也曾颇为激动地指出了翻页功能无效的问题,但合作方对此有着更深的考虑,最后让我深以为然(这几日收到的一些反馈,让我更深地认同了这一点)。当然,这些东西我们绝不会一直敝帚自珍的,只是未来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包括对那些自藏照片的处理,也是一样。

我也深知(或许也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系统目前存在的诸多功能性的不足,而且也还做不到足够的智能,优化的进度也没有那么快速。事实上我也常常感到焦急,也希望自己提交的每一个反馈都能很快得到解决,但是我们的人手完全不够啊...不管如何,正如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所表达的那样,它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框架而已。其实每一个月,它都在发生着变(gai)化(jin),616广州查询室所呈现的,已远胜于5月在武冈之时,而在3月时,它基本还是个0...个中艰辛,只是并非人人都知道罢了。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6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