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山东益都东关县立高级小学校同学录|静思斋

标签:
民国青州县立高等小学青州东关回民初级中学杜华梓刘兆吉 |
分类: 史料整理 |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53)——北洋时期青州县立高级小学的一册同学录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6713784340
因临时起意去了趟济南,又多歇了几天。今儿恢复工作,接着再来一篇关于青州的。
青州在古代是一个很大的地名。战国时期的地理学家假托大禹之名,将天下划分为九州,青州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时期,始根据这些“传说”设置了十四州部,青州遂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州郡县三级制(看过三国演义的都应该知道,这已很像如今省市县三级制了)。明清时期青州为府,到了现代又成为县(县级市),两千多年间,青州的辖境最终完成了从“省”到“市”到“县”的三级退化。
我在写青州隆盛糕点那篇时,就想起来自己应该有一本青州的同学录,回来翻箱倒柜半天,总算是给找出来了。县级的青州市是1986年才改的名字,之前则是叫益都县,这也是一个源自汉代的古县名,沿用了相当长时间。此同学录编印民国13年(1924年),名为《益都东关县立高级小学校同学录》,系由广固书局石印(广固也是青州的一个古名,十六国时期为南燕的国都)说起来还是北洋时期的东西,在我所藏各种同学录中年份算是很靠前的了。
益都东关貌似就是如今青州古城东门这厢,隆盛糕点也正是在这一带,真是越说越近了。我赶紧去翻了翻其中有没有老脱家的人,迨名录整理完,却无所获(师生名录详见文末)。
该校是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益都县知事李祖年创办,初名益都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校址在东关粮市街(此处原为北宋名相王曾故宅),后因办学成绩显著,校风良好而颇受赞誉。大约是在民国成立之后,校名改为益都东关县立高级小学校(以下简称东关高小),1930年又改称为益都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引自《青州市最早的高等小学——原“益都县立高等小学堂”》,一说民国成立时即改为此名,但据我所藏同学录来看,我倾向于1930年这种说法)。
上世纪20年代,革命思潮风起云涌,该校师生身影活跃,青州最早的几位中共党员皆是东关高小毕业生。另外,此同学录中记载的一位教员杜华梓,时为青州支部第一任书记,只不过此人后来叛党了,其后来担任过东关高小校长、益都县县长等职,因有反G血债在身,五十年代初被镇压。
抗战时期该校停办,日伪在原址开办了益都县立东关小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被接收,在此后的四年间,由于当地政权在国共双方之间数次易手,学校在断断续续的办学中,主体与名称也多次改变,先后使用过青州市立第一小学、益都县第一中心小学、青州市立第二完小、益都县东关完小、益都县东关联中等校名,现为青州市东关回民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东关回中)。
按东关回中的说法,是将校史上溯到1903年的,不过我还是持之前写过的诸多校史中的看法,觉得除了校址上的直接延续,如今的学校与初创之际的学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脉相承。打个简单的比方,我的母校石家庄十五中,当年的校址现在已经是四十中,能说十五中是四十中的前身吗?而随着东关回中迁址,原校址粮市街82号现在是青州花都学校,能说它是东关高小或东关回中的后续吗?显然都不合适。另从查到的一些人物信息来看,当年的东关高小应该也并非回族中学。
此同学录中共计收录该校当时在校的第21-26班总计201位同学的详细资料,其中的“通信处”,记载了诸多老商号的名字,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各同学的情况无暇再一一详查,目前名人仅知有著名心理学家刘兆吉、渤海军区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的石潇江(即石湘璞),现将史料发布于下:
(说明:1、所有人均无照片收录;2、绝大部分师生是益都本地,籍贯为另外县份的加括号标注)
校长:侯恩荣
教员:董永和(新泰)、冀宏、韩长沂、刘奇富、安书润、张维礼、杜华梓、王德禄、潘兴祥、钟志德、刘子健
第22班(1921年8月入校):24人
田明钧、马庆福、房德布、武兴文、李广泰、田沛光、王延康、杨宏谋、杨名扬、曹继祖、李春芳、李青山、盛继孟、王振声、李万恭、刘嘉槐、赵希武、铁春江、王继德、王学成、马玉衡、王文昌、董守恩、康继祜
第23班(1922年8月入校):34人
石毓荣、白保三、王贵奎、韩金铭、石毓昆、窦同云、赵思杰、陈中孚、王鹤德、潘洪道、石毓镇、吴广和(临朐)、赵玉泉、陈九隆、刘德明、胡学勤、石湘璞、孙华堂、王贵才、刘世云、李成英、孙广田、杨德恩、冯登瀛、陈书田、王惠川、刘蓝田、牛华堂、朱维志、刘忠镇、董增佑、窦同华、陈殿贤、魏士杰
第24班(1922年8月入校):26人
赵希鸿、杨维本、陈庆昌、张传业、尚中魁、陈九如、朱木(海阳)、孙树梓、刘道长、杨宏亮、赵家豪、刘继禹、崔玉岭、祁延浚、祁延泽、曹元平、陈相鲁、刘志修、白大杰、冀三光、陈殿恩、刘希文、吴广成(临朐)、扈文章、李福堂
第25班(1923年8月入校):40人
刘芳亭(寿光)、刘培英、刘保荣、房崇美、范廷玺、冀同温、张春田、王景良、侯孝昌、郑天赐、冯延年、钟读法、王鸿德、石立宪、潘廷勋、王世贤、程书田、李广泰、曹锡九、刘永成、赵洵、刘明经、冀道成、石毓第、白怀棠、白大同、李文友、袁保华、侯玉昌、侯永昌、刘瑞麟、钟读成、钟鸣皋、郑广成、石毓杜、常芳芹、刘玉衡、刘兆麟、袁保干、杨在沣
第26班(1923年8月入校,原录写为25班疑为误):49人
白怀珠、钟耕雨、王沣、张维城、冀来富、田玉田、仇绍武、张凤亭、张维邦、张文永、杨忠昌、杨文翰、程景通、侯来吉、陈砚田、薛德厚、崔玉书、徐芳澄、徐作柽、孙用中、刘砚田、曹启泰、曹树椿、李万成、赵潭、李作桐、孟繁甡(安丘)、盛孔玉、冀田、王斗炤、贾殿祥、边化育、张元勋、程立中(昌乐)、刘凤彩、赵廷栋、陈锡德、陈中华、房师俊、徐问津、徐芳泮、徐芳潭、袁长省、刘兆吉、韩金福、刘庆荣、刘明智、史廷琛、李毓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