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给每个TDer的一本书

(2009-11-28 23:39:12)
标签:

电信

手机

cdma

td

高通

美国

it

    首先允许我将当过TD早期的Researcher、Developer和Tester们都称为TDer,那么我要给TDer们推荐的这本书就是《高通方程式》。这是一本05年出版的老书,当年匆匆读过后并没有太深的体会;现在09年底,在TD商用一段时间了同时LTE TDD拉开序幕之际,重读了这本书,感触很多,所以也推荐TDer们读一下或者重读一下这本书,相信对思考TD的一些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下面也顺便谈些个人的读后之感。

 

    我们知道,CDMA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国家意志的支持,但在高通推出CDMA之初并没有得到美国通信业界任何力量的支持,当时的美国通信界TDMA阵营是占据绝对优势的。1992年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一致决定TDMA是美国移动网络的标准,几乎对CDMA判了死刑。从1988年开始,高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在孤单地拼命抗争,以求CDMA技术和系统被学术界、设备商、运营商甚至公众所接纳:高通从1989年开始就聘请公关公司启动了维持数年的公关推介项目,让高通的声音出现在任何可能的场合;为了在学术界获得影响力,高通的专家在IEEE不断推出重磅的CDMA学术论文;为了加速CDMA系统的外场试验进程(摩托罗拉和朗讯因为在TDMA上投资巨大起初并不支持CDMA),高通不得不投资介入并高通并不擅长的系统和终端设备制造领域,为运营商的测试提供早期设备;为了改变产业链支持不足的情况,高通又冒险进入芯片设计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可以说在早期的CDMA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缺什么,高通就去补足;运营商怀疑什么,高通就去证明,注意,这个阶段并没有什么人在帮助高通。这样一直独力坚持到1995年,美国通信界对CDMA的怀疑态度才开始逆转。原大唐移动总裁唐如安离职后写过一篇文章《TD-SCDMA是如何走过来的》,文中提出一个疑问:TD到底是应该按照一个商用技术来推动,还是一开始就应该按照国家意志来推动?高通推动CDMA的历史给出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项技术在要求国家意志或者产业意志的支持之前,必须首先由推动该技术的企业来努力证明该技术是过硬的商用技术。只有自己越过硬,别人的支持才能越到位,掩卷想想,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好的企业也一定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高通知道其优势是拥有通信技术领域最聪明的头脑,而这些头脑去搞大规模生产管理或者去和运营商搞关系却未必聪明,所以高通的核心业务一直聚焦在技术开发和芯片设计,企业的核心方向从未偏离;在某些阶段,为了推进CDMA的产业化,高通被迫由自己来推出早期的系统和终端设备,进入了设备生产领域,但高通深知不要插手和合作伙伴直接产生冲突的业务的道理,即便该业务看起来是那么有利可图,当其他设备巨头愿意进入CDMA领域后,高通迅速卖掉了设备生产部门。而如果高通选择和爱立信去PK设备,和诺基亚去PK终端,那我们现在还能不能看到高通都是一个疑问了。

 

    还有一点感想就是,高通对CDMA的推进,不仅仅是一场和TDMA的技术持久战,更是一场资金消耗的持久战。从1985年7位创始人建立高通开始到今天公司发展到751亿美元的市值,对于高通的成功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功不可没。高通88年第一次私募,89年第二次私募,91年IPO,并在93、95、99三次再融资,每次融资都对高通业务提供了非常及时的资金支持,上述几次融资如果哪一次不成功,高通的历史恐怕都得改写。若在中国,高通这样的公司是不可能上主板的,再想想现在乱七八糟的创业板,不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何时能培育出中国的“高通”。

 

    TD的创业已经是过去时了,读这本书的一些场景时都勾起了我很多亲切回忆,比如书中描写到在经过工程师们疯狂攻关后CDMA原型机迎来了最重要的一次公开演示,演示前雅各布进行演讲,在演讲结束时,雅各布被工程师告知原型系统出问题了,所以雅各布只能继续演讲拖延时间,而工程师们则疯狂地进行重启机器,读到这儿TDer们是否会想起早年的一些场景。最后希望TDer们读这本书时也能有微笑和思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