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三家论”

(2009-09-04 23:28:40)
标签:

电信

通信设备制造业

诺西

欧洲

it

    1994年,任正非同志提出了他的三家论:“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2009年,诺西新上任的CEO同志也提了个三家论:“目前这个行业的六家设备厂商最终可能留下三家,诺西会成为将来三家中的一家”。这些“三家论”对一点是有共识的,就是由于通信设备业持续通缩、持续供过于求以及规模经济的产业特征,整个市场所能容纳的企业数目将越来越少,会有不少企业坚持不到最后而破产、被兼并或者被重组。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完成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转型,通信设备制造业也随同其他制造业一样被转移了出去,依赖于其货币的足够“硬”度,美国对于所需的通信设备产品只需要以逆差换取即可。从主观和客观,美国都没有继续发展和维持低利润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意图。

 

    那么全球通信设备的市场将由谁来做供应方呢?现今世界,通信设备还存在两个有竞争力供方基地,一是中国,一是欧盟。先说中国,如果没有重大意外的话,华为、中兴的低成本优势在今后10年内将依旧势不可挡。同时由于目前通信设备产业的寡头门槛已经形成,印度等国家已经不可能再培育出能类似华为、中兴这样规模的设备制造企业,这样华为、中兴将独享低成本要素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全球的市场份额。至于华为、中兴是否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联合,按照概率论的说法就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这两个企业只有等到几次领导人换代后才有可能会考虑联合的问题,那应该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了。

 

    再说欧盟,欧盟各国和美国同样面对着生产要素成本高、制造业利润空间不足的问题,欧洲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英国、西班牙、法国早已是长年贸易逆差,制造业在逐步向外转移。但由于欧元和美元比起来还是不够“硬”,欧盟必须维持较高的制造业水平以弥补逆差,所以欧盟对制造业的转移是有限度的,还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依旧是欧盟全力维护的产业,欧洲统一的大市场是支持其通信产业的最有利因素。但在华为、中兴的竞争优势面前,欧盟的企业们只有继续整合收缩这一条路:主观上,欧洲企业素有整合的文化基因,对整合不是很排斥;客观上,若出现其中一家欧洲企业出现困难,欧洲企业间的整合吸收是唯一选择(中国企业收购一家大的欧洲企业也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

 

    所以未来通信设备业的“三家论”最有可能的就是华为、中兴和欧洲的一家经过兼并的联合企业。由于目前普遍把设备制造和交付服务看成一个统一市场,所以 “三家论”内部还应该有“分工论”,根据比较优势的不同,华为、中兴应是设备为主、服务为辅;欧洲的联合企业应是服务为主、设备为辅,这样的“三家论”才最有可能主导数年后的通信设备和交付服务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