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运营商的“峰值速率”之争是一场闹剧

(2009-08-08 14:28:01)
标签:

电信

峰值

平均速率

高通

香港

it

    最近几天,香港运营商数码通-沃达丰(SmarTone-Vodafone)攻击香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CSL) 3G HSPA+网络速率没有所声称的21Mbps那么快;CSL则反击称21Mbps是可以达到的,是对手的网络自己比较慢;其后还有媒体跟进将之称为“造假”,甚至称“CSL的3G网络是由中兴通讯承建的,3G终端则由高通提供芯片,目前尚不清楚问题是出在中兴通讯还是高通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有一个是‘祸源’”。虽然不清楚香港“峰值速率”之争背后是否有其他利益方在推波助澜,但这一争论本身就决定了该争论已经沦为一场闹剧。

 

    首先列举一些大家在新闻中经常能看到的速率数字,14Mbps(WCDMA HSPA with 16QAM);21Mbps(WCDMA HSPA with 64QAM);28Mbps(WCDMA HSPA with 2xMIMO);56Mbps(WCDMA HSPA with 4xMIMO),这些速率其实都是所谓的“峰值速率(Peak Rate)”,是无线技术中的一个专门概念。峰值速率定义为单用户在系统中被分配最大的带宽(在TDD系统中上下行分别定义峰值速率,对应上下行分别最有利的TDD配置)、最高的调制编码方式、处于理想的无线环境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对应到实际网络测试中,当一个用户独占小区所有带宽、靠近基站、邻小区干扰极微弱时,测得的实际速率有可能达到该网络所声称的峰值速率。所以在实际网络中,用户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可以达到系统设计的峰值速率,大多数终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峰值速率的。

 

    峰值速率本来只是研发范畴的名词,是无线技术最大频谱利用潜力的表征,在研发中是对两种无线技术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指标中的一个(其他重要指标还包括小区平均速率、用户平均速率、小区边缘用户平均速率等)。出于市场和商业的目的,当向普通消费者解释时,一般营运商和设备商就只用峰值速率这个概念来表达系统的先进性,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该指标确实一定程度表征了系统的先进性;第二,这个指标最容易解释,可以直接根据系统参数简单计算出来,很难想象运营商能向一般消费者准确解释什么是“用户平均速率”;第三,这个指标最客观,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别是固定的,无法造假,不像“用户平均速率”这类概念完全取决于如何定义得到该指标的条件,具备造假空间;第四,目前广大的宣传媒体甚至业内媒体对技术的理解只能到峰值速率这个程度,3G已是媒体评论的热点了,但至今涉及速率问题的新闻报道大部分还在传达错误概念,对速率的误解和曲解经常充斥媒体。

 

    目前对于“峰值速率”概念的使用情况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妥之处,很多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有些时候甚至纯属忽悠,负责任的运营商和媒体应该逐步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信息,严谨自己的话语,帮助消费者增强判断力。而香港的“峰值速率”之争里看到的却是一番闹剧景象,专业的争斗在以极业余、幽默的方式进行的同时却没有去向消费者解释应该如何理解峰值速率和用户速率这些概念的诚意,争斗的背后充满了另有所图的动机。

 

    最后,对此闹剧的参与方做几点评论:对于运营商,应该诚心诚意地向消费者解释清楚这些速率的来龙去脉,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表演能力而太低估消费者的理解能力,消费者总会看懂已经发生的这些表演的,另外这事件也给全球运营商提了个醒,宣传要严谨;对于某些媒体,暂时无知不是错,毕竟记者不是工程师,但有意无知就是错了;对于设备商,还不清楚有哪些利益方牵涉在该事件里,但这个事件确确实实给中兴通讯以及承建的21Mbps HSPA网络做了一回免费的、可信度极高的、引起大量运营商关注的广告,对中兴通讯是意外的利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