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说中国移动的三期TD设备招标诸厂商继续进行价格战,爱立信、诺西加入战团,而中兴、华为则继续报出最低价,同时有评论认为“少数厂商报出的TD设备价格甚至低于GSM设备的价格,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不仅不必“不可思议”,以后TD设备还会更便宜,大家可以试目以待未来TD四期招标的价格会到多少。
如果给通信设备产品专门编制一个CPI指数,那么这个指数从10年前至今一直持续是负的,也就是说通信设备产品从来都是通缩的。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信设备产品是同质化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的(这在我之前的博文里已提及)。只要是市场经济,你不降价我降价,通信设备产品的价格从来就是撑不住的。与通信设备产业类似的就是汽车了,汽车产品也是产能严重过剩同时持续通缩的,这类产业的结果只能是对过剩产能的无情摧毁,这就是现在正在美国底特律发生的事情。通信产业也在做相同的调整,北电已经破产,诺西、爱立信、阿朗纷纷都在转型或者收缩,但这个过程还是不够彻底,太和风细雨了。在目前的通信产业企业数目和产能容量下,随着华为和中兴越来越主导全球网络侧通信产品的定价权,通信产品将继续通缩降价,直至一些企业退出。
另外一方面,TD产品也有持续通缩的能力。从物质资本角度说,通信产品不仅本身过剩,上游的芯片制造业也是严重过剩的,芯片制造业上游的原料硅(沙子)就更过剩了。除去这些物质内容,通信产业另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力资产(包括优秀工程师所拥有的思维力资产),但在目前大量的后备失业和待就业大军的打压下,这部分资产也很难通胀。再加上厂商随着产品成熟而不断提高的cost-down能力,所以09年的TD产品比之前的GSM产品便宜也不是很奇怪。
当然TD设备产品价格总会得到一个硬成本的支撑,但这个支撑在什么价位只有厂商们自己清楚了。一般厂商宣称的产品线研发人数总是比实际人数多,宣称的研发投入总是比实际多,而对一些额外的补贴(比如国家的研发补贴等)一般不提。虽然具体财务数据只有厂商自己知道了,但我还是相信这里面还有很多空间。
价格战是厂商之间的事情,外人不必太关注。至少设备如此低价,未来3G服务的价格也多了个低价的理由,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