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信设备业的价格战无可避免

(2009-03-05 14:38:57)
标签:

价格战

it

    看到诺西高管批评价格战的言论(“诺西斥责电信业价格战称华为中兴也不会认同”,新浪科技,2009-3-5),作为在电信业厮杀多年的诺西说出这样的话来,话里还搭上华为中兴,看似有理,实则误导。另外至少其中有一句话这位高管没有实事求是,那就是“我们(诺西)并不畏惧价格战”。

 

    批评价格战时,先定义一下价格战。有些人把价格战中低于成本的出价认为是不正当的,是恶意的,其实这是计划经济思维。对手出价更低时,你所谓的成本为什么不能再压缩;对手出价更低时,你怎么能知道对手的成本就不可能比你低?所以市场经济下,把价格和所谓的“成本”去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我理解的“价格战”就是:企业进行以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为目的的出价,多个企业同时进行这样的出价就形成所谓的价格战。面对价格战时,企业就不要再费精力替对手计算成本而抱怨了对手了,你要知道对手的出价的目的是要把你赶出市场或者夺取你的份额的,你就赶紧想各种办法提高效率应对吧。

 

    当前电信设备业的本质就决定了设备商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是必然的。首先,电信设备业是规模经济的,每个设备巨头的研发队伍人数均以万计,不管生产多少设备,研发力量的配备弹性很小,这样产品出货量越大,才能越有效地降低成本。所以每个设备商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出货量。

 

    其次,电信设备业的产能规模增长没有上游资源的硬约束。设备业的资源输入就是硅片和研发人员,而沙子和想象力是成本低廉而且无限的(见本博客文章,“通信设备制造业去泡沫化拉开序幕”)。每个企业都根据规模经济的要求增加产能,而且产能增加也比较容易,这样几家巨头的产能加起来很容易就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所以设备业供过于求是常态。

 

    再次,通信设备产品是价格敏感的。以前国外巨头的产品的技术、设计和稳定性方面可能是领先的,但现在前几大设备商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实力差别很小。通信产品都具有“变形金刚化”的特征,“变形金刚化”举例来说就是在基本功能一致的情况,某厂商的特色功能只要一公开,其他厂商就迅速向运营商承诺也支持这一功能,同时在短时间内就能模仿研发出来。所以各自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暴露后性能大体都是相同的,产品基本可以做到同质化,运营商更看重低价格的优势。

 

    上述三个特点就决定了电信设备业是典型的寡头市场,通信设备寡头市场的竞争就是份额的竞争,当前电信设备业份额的竞争最主要的武器就是价格武器,无论是后来者要挑战已有的大寡头,还是大寡头要消灭挑战者,价格战均不可避免。没有企业主观上愿意降价,但通信设备业的规模经济、供大于求、价格敏感的特点就决定了价格战是通信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通信企业由弱到强的必经之路。

 

    国内三大3G招标里C网招标的华为、T网招标的大唐和W网招标的中兴,均是以价格战手段获得份额的突破。所以对价格战不必不习惯,也没有理由指责进行价格战的企业,最后的价值判断市场会作出结论。

 

    当然,上述文字是有点冷血的,因为上面的论述没有提到中国通信企业的价格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价格优势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员工的超常规付出和相对国外同行的低收入。华为中兴员工动不动就加班到半夜,就算回到家里还不敢关手机,出差更是按照半年为单位计等场景已是中国当代通信企业员工的特征。

 

   不说太远,只论现实。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本如此,价格战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