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友善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2016-12-21 09:57:02)
标签: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友善时评教育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如果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荣誉,而忽视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正直的重视,会伤害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生活满意度。相反,如果父母把人际之间的友善、正直看得比成绩更重,或者持平,孩子则显示出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更好的学业成就。(《澎湃新闻》12-16)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培养孩子人际之间的友善、正直,比成绩更重,或者持平。笔者支持这个观点,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人与人之间友善能力缺失的孩子,这个群体的孩子平均成绩较低。据悉,研究者认为,如果父母双方都能让儿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学业成就同样重要,甚至是超过后者,孩子的发展则是最好的。爸爸和妈妈两个人都更重视学业成就而不是对人的友善,这类孩子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更高,自尊水平更低,在课堂上出现破坏行为更多,而得到父母的批评也更多。的确,实验发现,越是过度重视学业成就的父母,孩子的平均成绩越低,并且被教师报告更多的学习障碍和破坏性行为。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过度注重外部成就,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不安全感、焦虑和困扰。
二、父母把教育孩子做人与取得好成绩摆在平衡的位置,孩子的发展往往更好。据悉,研究者善意地提醒父母们,要注意平衡,不要以伤害亲密关系的代价来推动孩子获得成就。鼓励孩子去努力学习,对孩子保持一份友善之心,保护他们的尊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会从父母爱的推动中做得更好。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先立人,再立业”,这句话也说明学会做人对于取得事业的成功很重要。孩子学会人与人之间善,学会做人,往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因为,在友善的环境下,有利于孩子拥有平静的身心,有利于孩子学习知识。也即是,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孩子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
笔者是一位教师,笔者发现,有一些父母,不重视从小对培养孩子人与人为善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成为学困生的概率较高,几乎大半是学困生。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人与人为善的能力,这些孩子几乎大半学业优良或优秀,这也应证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的观点:培养孩子人际之间的友善、正直,比成绩更重,或者持平。
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学会人与人之间友善的能力,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立人之根本,也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笔者在呼吁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人与人为善的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