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子爸爸育儿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由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影子爸爸”不仅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影子爸爸”。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中国青年报》11-15)
94.0%受访者感觉身边存在“影子爸爸”,这里透露出什么信息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父亲的角色与时俱进,是走出“影子爸爸”的有效途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在现在已经不适用,需要进行观念调整。一方面,父亲要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接受新的家庭信息;另一方面,父亲要多倾听孩子,培养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合理的心理愿望。父亲合理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奋斗,一起哭,一起笑,多交流互动,让孩子感到父亲在身边真实存在。
二、母亲要做好孩子和父亲间沟通的“桥梁”作用,让父亲感到在家庭中有成就感。母亲用命令的方式强调父亲回家,这种方式过于强硬,不合适。如果母亲用一种赏识的方式,让父亲感受到在家庭中的成就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下面一个新闻事例子:从事金融工作的林峰家有一个7岁的女儿,平时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过问女儿的事情。有一次,妻子因为女儿不好好练琴大声呵斥了女儿,他忍不住当着女儿的面批评妻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想到女儿一面哭着,一面大声冲他嚷嚷:“你管什么闲事儿啊!”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开始反思自己在女儿教育中的缺位问题。前两天正好赶上万圣节,女儿想做南瓜灯,他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女儿一起切南瓜、挖洞、放蜡烛,完成了南瓜灯的制作。晚上,一家人把家里所有的灯熄灭,点上南瓜灯,玩了“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在摇曳的烛光中,林峰感觉到了久违的温馨,女儿也一晚上围着爸爸妈妈转个不停,非常兴奋。“我没想到自己也特别享受,以后还是应该多抽点时间陪女儿。”林峰感慨。这个新闻例子,父亲进行了反思,通过温馨的家庭场景,让父亲感到家的重要性,现代母亲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让父亲多回家,多陪伴孩子。
三、保持父爱的适度饥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的人格走向健全。94.0%受访者感觉身边存在“影子爸爸”,这并不完全是一个父爱缺位的问题,父亲在外拼事业,抚养家庭,父亲其实也很累。从这个角度,要引导孩子多理解父亲,这也是培养孩子理解包容能力的方式之一。每一个孩子,即使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很多时间去陪伴他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母爱和父爱饥饿,这种适度饥饿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契机。所以说,适度放手,也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一种方式。
孩子获得父爱的满足,并且处理好爱的距离,不是溺爱孩子,让孩子在安全感中成长,又具有独立性,往往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敢、冒险精神,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