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陪母捉小三后半夜咬母亲的悲剧

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父亲晃“情况”,9岁小男伢跟着妈妈一起“捉小三”两年,最后心理崩溃。据了解,像这样的“冰冻婚姻”家庭中,六成以上的伢很受伤。(《武汉晨报》08-14)
据报春载,专门办理婚姻官司的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介绍,有一名9岁男孩跟着妈妈一起抓了两年的“小三”,最后患上了狂躁症,从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宝宝,变成了没事就找人打架,半夜起来咬自己母亲的坏孩子。受理此案的律师张付坚介绍,这名可怜男孩的父亲王先生与母亲邱女士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两人于2006年结婚后生子,一直琴瑟和谐。2012年5月,邱女士无意中发现王先生与一名女网友网恋。她当即与王先生摊了牌,王认错并保证和女网友断交。然而,2012年底,邱女士在翻看丈夫手机时,发现王先生和女网友仍然在联系。邱女士又气又恨,但为了孩子,她只好私下找那位女网友“谈判”,谁知女网友还让她退出。邱女士无奈只好再次找王先生沟通。见东窗事发,王先生恼羞成怒,摔门而去,不再回家。为了年幼的孩子不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只好带上只有几岁的儿子一起去“捉小三”。今年3月,邱女士被老师叫到学校,老师告诉她,她的儿子在班上脾气暴躁,经常与人打架,上课也不听讲。事后,邱女士观察发现,原本乖巧的儿子真的变了,他不仅在家经常摔东西,大吼大叫,一天晚上被噩梦吓醒后竟跑到她房间来咬她……
9岁伢陪母“捉小三”两年,患狂躁症半夜起床咬母亲,这个悲剧发映了什么呢?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这起悲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母亲的错误教育所导致的一个苦果。9岁的孩子,在心智上还不成熟,还没有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他陪母“捉小三”两年,这个过程中,母亲对父亲咬牙切齿的怨恨,母亲对父亲的各种攻击,母亲的狂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些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不断累积,孩子因为心里积累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自己无法疏导,孩子因此患上了狂躁症,形成孩子的攻击型心理。父母的行为,会复制给孩子,这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
笔者很佩服那些婚姻出现了无可挽回问题,而在孩子的面前表现融洽,坚持到孩子高考之后再离婚的夫妻。他们没有向孩子灌输一种破坏性的情绪,没有带着孩子专盯父母某一方面的坏处,没有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家暴,营造着一种快乐的气氛,让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