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性教育新颖的游戏课程

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是不能随意被人触碰的。”“谁是可能伤害我们的‘大灰狼’?”“当怪叔叔要带你走时怎么办”……
由上海理工大学附小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男孩女孩》于2011年正式使用
上海,在“性别教育课程”的课堂上,小学生在相互拥抱。
上海,在“性别教育课程”的课堂上,小学生在给身体器官亮“红绿灯”。
在“性别教育课程”的课堂上,小学生们用“红灯”标识男孩女孩身体上不能被别人碰触的隐私部位。
http://dfdaily.eastday.com/d/20110831/images/00230824.jpg
图片说明:上海版本小学性别教育实验教材《男孩女孩》部分页面。
上海小学生可选修性别教育网络课,笔者对上海开始重视性教育,并把性教育系统化表示赞许。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这是一份迟来的性教育课程。据悉,2011年,由上海理工大学附小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男孩女孩》正式使用,并在杨浦区18所中小学内试讲这一课程,这也是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2013年6月开始该课程在杨浦全区小学全面推广,上海部分区县,广东、河南等省市也有部分学校采用该教材。 2015年9月,在该纸质教材基础上全新改编后的网络课程《男孩女孩》(小学高年级)将正式“登陆”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平台,作为选修课程,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在选修后可获得4个学分。小学生被性侵的案件频频发生,与我们没有重视性教育有关系。缺少系统的性教育教材是造成性教育后的原因之一。
二、让小学生认识身体“禁区”,学会性保护。据记者的采访,《男孩女孩》网络课程策划人、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张志筠告诉记者,该课程着重帮助小学生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知识和培养保护自己身体的基本能力,“我们希望帮助学生减少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愿或不便启齿的烦恼,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在“自我防护”篇的“身体红绿灯”栏目中,画面用穿着泳衣的男女动漫角色告诉学生:“男生女生泳衣遮住的地方是隐私部位,就是身体的‘禁区’,不经过本人允许是不可以随便触碰查看的。”之后便出现了一个互动小游戏,游戏页面出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你知道人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吗?请你在卡通人物上点点看。”当点到隐私部位时,卡通人物上立即出现了报警的红灯,而点到非隐私部位时,则发出“啊哦”的声音。这样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趣味横生,适合儿童的天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生记住侵犯者的特征,让学生学会从法律上保护自己。据记者的采访,在“防范后盾”栏目中,则出现了一个女孩被侵犯后哇哇大哭的场景,画面告诉学生“如果被侵犯了,应该保留证据,不要更换衣服,避免沐浴、冲洗,立刻到医院接受检查,牢记侵犯者的特征,如身高、服饰、体型、口音等”。让孩子学会反抗,学会回避,学会记者坏人的特征,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的性安全意识。
在性教育的过程中设计新颖的游戏课程,适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适合孩子通过游戏认识生活的天性。笔者认为上海的这一套课程是成功的,是接地气的。
笔者认为,上海教育的这套选修教材,值得向全国推广。孩子是中国的未来,保护孩子,就是保护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国孩子美,则中国的未来美,则中国的社会美。中国孩子拥有健康生活,拥有安全感,则中国未来的社会健康、和谐、安全!一个孩子的童年被伤害、毁坏,则给一个家庭烙下伤口,给一个孩子的心灵烙下伤口,给孩子的一生留下创伤,也可能制造社会阴影留下可怕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