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规定批改作业不能用×是否迂腐

(2013-09-28 09:24:38)
标签:

吴永麟

杂谈

分类: 评论天下

据《新闻晚报》报道本学期开始,沪上小学全面启动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沪上部分小学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日前,一位小学老师反映:新学期,学校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只能用“O”。有教师质疑,难道连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也不用培养了?(《京华时报》 09-28)

 

据报载,新举措刚实施半个月,学校部分教师提出质疑: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用“×”表示错误,“O”表示学生订正过关,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需要反复向学生、家长进行解释说明。“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给工作带来不便。”一位小学教师直言。“部分学校出台的实施举措太细致、具体,不利教师的个性发展。‘×’也不能用,那怎么培养孩子面对自己错误、面对挫折的勇气?”另一位小学教师质疑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培养是非观的重要阶段,老师用“”“×”符号刺激学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很好的方式,为何随意改变?

笔者看了这个新闻,不由得想起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孔乙己》里面写到“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段文字,是孔乙己偷书后被人发现,面对别人的指责时的狡辩。“窃书不能算偷书”这一句话反映出了孔乙己自装清高、卖弄知识、迂腐可笑的性格,被后人传为经典笑话。孔乙己是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很深的人,他善于卖弄文字游戏,思想空虚,卖弄知识成为自满虚荣的方式。但是,这种自相矛盾的卖弄,成为一种迂腐笑话。

如今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思想前卫,生活时尚。然而,“上海规定批改作业不能用‘×’而应用‘0’”与现代的上海极不协调,让相联想到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书”。反映上海教育官员的迂腐可笑。

上海规定批改作业不能用“×”而应用“0”,其实经不起推敲,从本义上看,教师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用“×”和“0”都是表达错误,小学生做错了,就要承担错误,承担错误可以锻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让人成长,让人积累经验,让人获得心智。引导学生在回避挫折,否定挫折,可能会让学生走向“归因”教育的误区,学生会认为,失败与错误,都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外界造成的。李某某涉嫌强奸以来,梦鸽一直没有在自己的家庭教育,自己孩子本身的错误上来找原因,而一直认为孩子没有错,是被人引诱谋害,梦鸽家庭教育的失败是“归因教育”的失败,从而造成李某某错觉地认为,做了什么,都不是自己的错,而是社会的错,他人的错。

上海规定批改作业不能用“×”而应用“0”,表面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实际是引导学生虚伪说谎,诱导学生回避承担错误的责任。这是忽视挫折教育的行为,人生里,挫折教育往往是积累经验,获得心智,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渠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