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救后妈溺亡后母子紧抱在一起

标签:
吴永麟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6月11日上午11点多钟,泰兴市新街镇杏塘村发生悲情一幕。一名女子跳河自杀,17岁的继子下河营救时也沉入河中,两人不幸双双溺亡。母子俩被当地消防部门打捞上岸时还抱在一起,见此情形,当地村民唏嘘不已,都说这个后妈比亲妈还亲。(《现代快报》-06-13)
消防官兵和村民将母子二人抬上岸通讯员 包榴栋 摄
|
少年跳河救后妈双双溺亡,打捞上岸母子还抱在一起。看了这个新,笔者很纠结,也很感动。纠结是少年救人的方式不够理智,丢了性命,感动是因为母子情深。
少年救后母,这是好的,但也要理智救人。在救人前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在确保有救人能力的前提下再救人。其实,少年完全可以报求助他人来救自己的后母,或通过绳子等其他媒介来救人。
笔者为这对母子情深而感动。这位母亲是后母,“后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词语,一般带有冰冷、凶残的负面影响。然而这对母子的感情如此好,说明,后母与孩子其实并不是永火不容,而是可以组建美好亲情的。据悉,“虽然是后妈,但小吴对这个儿子比亲妈还亲。”村上82岁的陈太婆介绍,“小凯上初中时,她在外面打工,今天买鸡,明天买骨头,换着花样给儿子吃。”小凯今年17岁,在武汉一所民办学校上学,对妈妈也很好,农忙的时候帮着妈妈收油菜、拉板车。这里面,有这样积极的信息:后妈没有在本能上去拒绝别人的孩子,而是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爱孩子的过程,是在向孩子复制爱,复制一种爱的能力,孩子有了爱的能力,也就懂得爱自己的父母,爱他人,这是她的成功之处。为什么后母与孩子间互不相容,笔者认为,这是缺少爱的包容造成的。孩子从小在后母冷漠、厌恶、责骂,甚至在虐待中长大,自然是给孩子复制一种恶劣的人际关系,孩子对后母能有爱的能力吗?这说明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不过,笔者此也认为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缺点,她没有做好分离。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为了走向独立,需要一个分离的过程。她没有处理好分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