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称每天打骂孩子可进北大对吗?

标签:
萧百佑狼性教育中国狼爸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狼爸”称每天打骂孩子可进北大对吗?
作者:吴永麟
新快报讯据《新闻晨报》报道,继“虎妈战歌”之后,“中国狼爸”萧百佑带着他的新书《所以,北大兄妹》抵达上海。他的“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宣言,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狼爸”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新快报》2011-10-22)
据报载,记者:你如何“将三个子女打进北大”?打孩子时心里怎么想?狼爸:我有一套“萧氏教育理论”。从他们3岁起,我就会和他们沟通好家规,一旦孩子犯规,他们就清楚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顽皮的孩子一周受罚的次数会超过3次。会留疤痕,但不伤身体……我打之前会先讲一个小时的道理,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听训。打孩子时,唯一的想法就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打”就是我个人认为的洗礼。记者:为何选择做“狼爸”,而非慈父?狼爸:狼性,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和竞争精神,这应该是如今社会需要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限制他们的自由。我建立了一个家庭私塾,并定下死规矩——只有完成作业才能休息,作业完成不好就会挨打。我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背诵《三字经》等,背不好就打,会背了才能睡觉。
“中国狼爸”萧百佑提出“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宣言,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他的教育方法对吗?有可借鉴的地方吗?
从传统来看,萧百佑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教育孩子,是传统“棍棒出孝子”思想的延续。这其实是一种惩罚式的教育,通过惩罚来让孩子获得警醒,获得自律,激发孩子的奋进精神,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前的许多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面对一切问题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失去了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孩子依赖心理,缺失自律,缺失奋进精神,从此来看,父母教育孩子,当孩子发生错误,对孩子采用适度的惩罚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萧百佑的“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宣言是否有不适的地方呢?如果孩子没有犯过错,有必要让孩子“每天挨顿骂”吗?有时,孩子犯过错,给孩子一些建议与方法,让孩子承担责任,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定要打骂。同时,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父母用什么方式对孩子,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如果孩子长期在无休无止的打骂中成长,容易形成孩子缺失安全感、叛逆、懦弱、抑郁或攻击、暴躁型人格。从教育规则来看,孩子年少时经常被父母无休止打骂,孩子成年后会此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及他们自己的孩子,甚至老年后会反过来被孩子怒骂,不被孩子理解体谅,落得晚年落魄不堪的惨景。
笔者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不能溺爱包庇孩子,孩子犯错后要让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处理他有能力面对的问题,对犯过错的孩子适度惩罚和批评,“每天挨顿骂”有违教育规律,并有可能是造成孩子走向极端人格的祸端。
萧百佑倡导狼性教育,他认为狼性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和竞争精神。笔者认为,狼性精神需要自主创新人格,狼性不是全凭打骂出来的,而是培养自主合作精神得出来的。培养孩子的狼性,要需要父母的放手,让孩子独立合作地面对生活与学习,接受艰苦磨练,让孩子更有棱角,思想更有个性,方可以培养出野性、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