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人在用药上的常见错误

(2007-09-21 15:25:52)
标签:

健康/保健

饮食

调养

养生

营养

糖尿病

降糖药

消渴

血糖

分类: 消渴征途

糖尿病人在用药上的常见错误糖尿病用药非常复杂,很多人是由于用药不当才出现了各种并发症,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将糖尿病人用药的主要错误归纳如下,对照一下,如果您也有这样的误区,就要及时纠正了。

 

1.刚刚确诊为糖尿病就吃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特别是腰部肥胖的人,一定要注意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空腹血糖超过7.2毫摩尔,就要适当加用降糖药物治疗。

 

2.同种同类药物一起吃

降糖药共有六大类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迪化糖锭)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3.吃药凭感觉或随大流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自我感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差不太多,于是认为吃不吃药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还有人见别人吃什么药效果不错,自己也买来跟着吃,不考虑自己与别人的病情差异,或者什么药物的广告做得多、打得好,符合自己的心思,买来就吃。有人在家里自己测一下尿糖,根据尿糖的情况来服降糖药,其实也不够科学,尿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糖的变化,但对于某些肾糖阈升高的病人,尿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血糖变化,因此,绝不能凭感觉来服用降糖药。

 

4.血糖不监测药物不调整

及时的血糖监测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这就是有的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的原因。

 

5.中药无毒并能根治糖尿病

很多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那就是中药无毒副作用,尤其是糖尿病长期服用中药还能够治愈。其实中药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理化成分也不清晰,连中医都确信中药的降糖效果不如西药。

去年以来,国家药监部门还多次从宣称纯中药的药品、保健品中查出添加西药或违禁成分,情节非常恶劣。这些药品保健品的价格都要高出西药很多倍,使得患者花了大价钱买到的所谓中药,其实还是价格低廉的西药成分在真正起到降糖的作用。中药在改善并发症方面确有其独到的优势,但一定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好。

 

6.过度降糖或擅自停药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吃、中药西药一齐上,或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实际上,不少患者服药超过了每日最大服用剂量,如优降糖每日最多服用8片,格列齐特每日服用6~8片等。经验证明,超限服用只会增加副作用,并不增加疗效。尤其磺脲类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谨防低血糖。一般服药10~15日后,根据餐后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良者一定注意药物的禁忌范围,避免治病不成反带来肝肾功能的损害。
    

7.频繁换药、擅自停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擅自停药也是用药中常见的错误,有些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痊愈,从而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擅自停药,这样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相关博文--------

为何糖尿病人多便秘?

运动好处你要知

浅谈糖尿病药物

秋凉胃里需“暖和”

当好他的“护士” 避免健康“出轨”

腰椎间盘突出 ,可能“老少通吃”

肝病防治十问

吃不胖的锦囊妙计

能让你大吃一惊的健康误区

敛气亦需养心,安神方能定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