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2024-04-16 06:5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不求甚解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这个民族的天才,把西方只在宫廷和外交上才使用的繁文缛节, 变成了人们日常交际的一部分。”

“这些表达方式时常让人想到尊卑关系,中国人认为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摘自《素质》第4章《恪守礼节

中国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载入典籍已有两千多年了。或许在这之前,或许由此而后,我们就自誉或是被誉为“礼仪之邦”了。斗胆一问:背负着如此之众的精神负累,前行中的民族是打出了顺风旗,还是扯起了逆风帆?历史交付的答案,明明白白。

作者认为,“中国人已经把礼节的实践带到了一个完美境界。此种境界,在西方闻所未闻,……是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它是一种演示专门技术的仪式,……并非发自内心,而只是一个复杂整体的单个部分。”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作者所述,并不尽然。君不见,在一个讲究礼仪礼节的国度里,该有的没有,甚至连起码的都略去了,这不仅令人侧目,更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了。此类事甚多,恕不详说。

说点儿过犹不及的,这与此前说过的“面子”是极相关联的。

旧时皇上出巡,除有庞大的仪仗,据说还得黄沙铺道,沿途官员跪地迎送。现如今,大小官员下去视察、调研什么的,那些古老的排场倒是没有了,却兴起了警车开道,甚至封路、闭窗……下级要迎送到辖区边界。更有的把礼仪演化到荒唐、搞笑的境界了:领导们在铺着红地毯的庄稼地里视察,穿着鞋套参加工程奠基-----高扬了威势、威权,失却了威信、威望。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世风的熏染,古朴淳良的山乡礼数也“与时俱进”了。

我见识过一场丧礼,实则是场闹剧。丧礼,属五礼中的凶礼。懂不懂这个无所谓,丧葬本该是肃穆、哀伤的,可我见到的却是别样景象:丧家院里有雇来专司哭丧的嚎啕;院外现搭的戏台上却是红男绿女的插科打诨、打情骂俏;中西混搭的乐队奏的是《九九艳阳天》,不知能不能有《今天是个好日子》;拎着酒瓶子,叼着烟的吊客们火炬在台下起哄、调笑,或散落在树荫下打牌……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职场会议,也沿袭着盛会点的程式。基层单位的职代会,会前会见代表、开幕词、闭幕词一样不漏。大可不必。有那工夫,好好议议提案,搞个对话多好?

礼仪的演进,弄得现在的领导们都不能自理了:雨伞有人打,水杯有人捧,公文包有人拎……同一机关上班,领导不能与民同食了,工作餐也得能按级别分设小餐厅

在作者看来,“这些表达方式时常让人想到尊卑关系,中国人认为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在对外交往上,作者认为:“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礼貌(如同中国人对中国人的礼貌一样)经常是想要表示自己的确懂礼节,而不是希望客人舒服。”我们的繁礼多仪,着实是让洋人们舒服的过了头。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承办一些并不高端的体育赛事,在礼仪上也能用尽心思,甚至不惜重金。擎举个引导牌,竟调用空姐训练三个月,用得着吗?运动员手持的花束,得用进口花卉,握柄得用名贵木材,并有专门研发团队设计,犯得上吗?20元人民币,可尽享268道珍馐佳肴,史上有过如此奢华的礼仪吗?闹不明白,这是在跟谁较劲。还好,大概率我看不到举办世界杯了。

还有一些高频次的论坛、峰会……

繁礼多仪,除了遭人冷眼、撇嘴,鄙夷、嘲笑……决然不会获取多少正面的东西。


(图片来自原著和网络)
《笔记》04:繁礼多仪,遭人冷眼、撇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