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标签:
历史休闲杂谈 |
分类: 不求甚解 |
《笔记》05:因漠视而蹉跎
“如今的发达文明中有一句格言: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金钱,这已成为 我们的第二天性,一般连最后一秒钟也不会放过;而中国人则与大多数东方人一样,却出奇地空闲。”
—摘自《素质》第5章《漠视时间》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我们听说有一个外国人,不满于他请的木匠钉板条的速度,在他们吃饭时自己干,结果干了他们四个人半天的活。”“我们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整包外国邮件在两个相距仅十二英里的城市间延误了几天时间,因为邮递人员的驴子得了病在休养!中国电报总局的管理,与它应该成为的样子相比,只不过是一种拙劣的歪曲。“外国人最气恼的是,中国人在一般社交访问中的漠视时间。这种访问在西方是有时间限度的,不能超过。然而,在中国没有这种限制。”“拜访外国人时,中国人根本不可能意识到有宝贵的时间这个因素。他们会坐上几个钟头,该讲的全都讲完之后,也没有主动告辞的意思。”“更为可怕的是中国的宴席,菜肴的数量和种类都超乎想象,经历过这种宴席的所有外国人都有感到惊恐绝望,尽管中国人还感到这种享受太短了。”够了。国人漠视时间的事例文中还有。如今,如作者列举事例的“相似形”,俯拾皆是。我这般没有别的,惟有时间而又不知珍惜的老男老女们,已然得到了先人“素质”的真传。如果把“磨洋工”视为抗争奴役、压迫、剥削的一种手段,我们是源远流长的。比我老很多的人说,给小鼻子(日本人)干活,监工不在跟前,就空敲锤子不钉钉,与明恩溥书中描述的木匠们师出同门。对付“磨洋工”,东洋人似乎比西洋人更有招法。机务段(日伪时期称机关区),因为有火车头整备、转线、检修等,作业场地很大,又不能完全封闭,需要守更巡夜。为了防止偷懒,日本人让巡守人背负一架钟表,走到几个固定的处所,才能取出钥匙给钟表“上弦”。钟表停摆了,铁证他没有完成工作
后一篇:《笔记》05:因漠视而蹉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