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不绝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碑记》中写道“并世列强,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所谓周虽旧邦,其命唯新者也。”意思是说像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这些列强国家都是新国而不是古国,像希腊罗马这些古国又没有发展到今天。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又有古又有今,既是一个古国,又是一个新国。的确,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我们中华,其余的像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断代的断代,灭亡的灭亡。为什么独有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年延绵不绝,而且还生机勃勃,卓立世界呢?因为我们民族有“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尊王攘夷”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儒家文化中有两部很重要的经典。一部是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另一部是被称为为万世立法的《春秋》。《易经》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春秋》规定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精神。民国时的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一切的自然科学统摄于《易经》,一切的社会科学统摄于《春秋》。”《易经》中最重要的精神是“自强不息”。《易经》开篇第一卦“乾卦”中就讲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上天运行的精神是刚健,君子效法天的精神就应该自强不息。《春秋》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则是“尊王攘夷”。所谓尊王是要尊崇一个统一的中国。攘夷即是反对一切外族的侵略。正是有了“自强不息”、“尊王攘夷”的思想,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勇猛精进地去战胜。“自强不息”让我们能够面对一切苦难,无所畏惧,“尊王攘夷”让我们能够为了自己的民族万众一心,精诚团结。百余年来,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富强是如此,二零零八年中华民族面对汶川五·一二特大地震更是如此。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在广州肆意掠杀,遭到了广州三元里人民的顽强抵抗;中法战争时,法国人入侵我国南陲,遭到了冯子材老将军的奋力还击;八国联军来犯,更是有全国数百万义和团民的誓死相拼;日本的侵华野心,彻彻底底被全中国人民八年的英勇反抗而打碎;美国侵略朝鲜并想进而攻打中国的阴谋,在抗美援朝的胜利凯歌中化为泡影。一次次的英勇反抗,使列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和非洲、澳洲、美洲,甚至印度都是完全不同的国家,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如果列强要瓜分中国,最终只能瓜分来中国人民永久的仇恨和无休止的反抗。中华民族疆域辽阔,面积广大,自然灾害相应众多,旱灾、洪灾、雪灾、虫灾、地震等都时常发生。一九七六年我们遇到唐山大地震,一九九八年我们遇到长江大洪灾,今年初我们遇到大雪灾,现在又遇到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每一次灾难我们都以极大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去顽强抗争。而这次五·一二特大地震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团结、勇敢、互助、高效与豪情万丈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地震刚一发生,总理就亲临灾区第一线,全国的军队武警一起出动,全国各地的自愿者自发地不约而同如潮水般涌向灾区。各地医护工作者支援灾区没日没夜地工作,新闻工作者不顾生命危险抢拍灾区的各种新闻与感人事迹,全国人民踊跃捐款捐物,献血献力,各地民众争相收养地震中的孤儿。中央电视台一台赈灾晚会就募捐十五亿多人民币。全国默哀之时,十三亿中国人无不悲痛万分。默哀毕,首都人民自发云集天安门广场,成都人民自发云集天府广场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各地大学生都以烛光燃成“天佑中华”的字样寄托爱国深情。这次大灾中中华民族表现出的英勇气概与民族精神,令全世界为之震惊。正如一百零三岁的国学泰斗刘克生老先生所说:“增民族无上之光荣,获友邦空前之赞誉。”外国观察家也深深地感叹说:这个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是啊,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什么不可战胜?不正是这个“自强不息”、“尊王攘夷”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吗!面对大灾,我们自强不息,克服一切困难,救助同胞,重建家园。面对大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共同为同胞祈祷,我们共同为祖国祝福。“自强不息”、“尊王攘夷”的精神已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正是有这两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战胜一切苦难,五千年屹立于世界,卓然不绝。共和国五十九年五月李里于西蜀天人轩
附:文中提到的历史都已成为过去,今天全世界人民是友好的,互助的。作者谨对这次在地震灾难中给与我们中国人民极大支持的世界各国人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