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刘克生先生百岁华诞庆典讲话稿

(2007-09-17 15:45:29)
标签:

人文/历史

刘克生

百岁华诞

分类: 讲学论道
贺刘克生先生百岁华诞庆典讲话稿
 
 
贺刘克生先生百岁华诞庆典讲话稿
 
 
贺刘克生先生百岁华诞庆典讲话稿   
 
    刘克生先生,当世硕儒,四川乐至县人,今寿一百零二岁,仍精神矍铄。先生乃民国大学者谢无量先生侄儿,幼承家学,及长即与成都五老七贤交往,五老七贤皆前清进士、翰林。昔于成都望江楼诗会雅集,先生晚到,诸老咸留上席不坐,曰:“克生,尔后来居上,当坐此。”先生年二十即以骈文名世。后复得柳亚子、于佑任、章士钊诸先生赏识,称其将于文学史上另创一格。先生醉心诗文,无心仕进,但于川康公署为幕僚,故有诗云:“幕府冷红莲,文章换升斗。”虽然先生于此时即读毕《全唐诗》四万首。先生少好晚唐诗风,所作多艳词丽句,前清吏部主事,一等京官,成都“春熙路”命名者,硕学江子愚先生睹其作,告曰:“学诗以取法为上,取法高则格自高,今当舍晚唐入中唐,终期进于盛唐。”先生闻之,尽焚前稿,辞职还乡,以教书为业,潜心研习。斯正国变前二三年间事。国变后,先生则坎坷相继,父妻引绳自绝,家产没收,流浪街头,至于道旁凿石三十年,故后名其宅曰“石缘阁”。反正以还,先生以七旬高龄任政协委员,修县志,而先生于诗文之情,未尝稍减,闲暇所撰,流布甚广,有印于《岷峨诗稿》者,有镌于黄鹤楼上者。各地诗社亦竞邀先生为社长。此际先生之作已果迈中唐,入盛唐矣。而先生为此所历之沧桑已非文字所能言传。真所谓“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先生自百龄寿诞,刊其诗文曰《石缘阁诗文集》,是时,海内大雅君子云集,各出所作,为先生设“刘克生先生百岁诗书画展”。里谒先生时,先生已九十有八,于里虽素不相识,仍热情接待,读里拙作,为里《国学通观》作序,并一一校刊文中谬误为书勘误表。里每往请教,先生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诲人不倦。至今一百零二岁尚一次为里讲学两日。里新作《论语讲义》,先生复为之序,复为之勘误。先生之德,先生之学,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堪为一代宗师。先生期颐之际,里即兴发言,复撰成《贺刘克生先生百岁华诞庆典讲话稿》。另刘老有公子曰刘香鲁,侍父至孝,今虽八十有四,仍侍奉刘老不辍,且无微不至,堪称今世之老莱子。

 

 

刘老先生克生翁百龄华诞庆典讲话

 

    共和国五十六年乙酉岁仲秋为蜀中乐至耆硕刘老先生克生诗翁期颐寿诞。渝州李里随九十四岁国学大师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杜道生老先生往贺。一时海内英贤齐集。悉出诗对书画以颂先生道德文章。里忝列其间,亦略作发言。未想竟蒙诸前贤长者不弃,欲存录刊布。故奉先生令子香鲁先生之命作是讲话纪要。

 

一、缘起

    孟子云:“天有达尊者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序爵乡党序齒,辅世长民序德。里一廿龄小子,于今之盛会上,诸大人长者前,无爵可序,无齿可排,更无德可论。本无发言之理,然依为往圣继绝学之旨,太史公云“小子又何敢让焉?”

二、明旨

    昨日两千零五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诞辰两千五百五十六年,万国华人联合祭孔,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且最近联合国又设立孔子教育奖,此乃以华人名义设立之最高国际奖项。如此皆表明中华文化之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之最关键即在此文化复兴。因中华民族之成形乃以文化为根本。当此中华文化复兴之际,万国华人祭孔之第二日开此祝寿盛典,当有深远重大之意义。而刘老先生正一被文所化之文化老人。文化之保存有二:一为图书馆之死文化,一为文化老人之活文化。敬刘老实则敬中华文化。亦因吾华有文化老人如刘老,方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薪火不灭。而中华文化守先待后的品格,适为刘老这样的文化老人所彰显。另敬老尊贤固为中华之传统,老为根之象征,所谓源不长则流不远。敬老亦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之重要原因。故此祝寿会亦为时代的贞元之会。

三、崇德

    子曰:“北辰所居,众星共向”。刘老之德,适若北极星。自不言,而群星环共。今日诸贤自八方来贺,首则因刘老崇高之道德人品,非此必不能有此感召力。刘老乃达天地境界之人。满腹经纶而又虚若谷;历经劫难而又生机勃勃。淡泊名利,待人诚厚,乐天知命,知足长乐。刘老所历之百年,正中华外忧内患传统文化遭空前浩劫之百年。时代之苦难具备尝于刘老之身心,然刘老皆顺应存载,泰然面对。刘老书房取名石缘阁,乍听甚有诗意,实则解放后刘老打三十年石头,与石结缘之真实写照。刘老以文坛泰斗之尊,而待人至谦至敬。素不相识求访者,刘老亦热情接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诲人不倦,且款饭馔,临行亦必送礼为谢。凡有请先生指正作品者,先生亦必逐字披阅,后将每页错讹一一列出,寄与求教者。至今百龄,仍如此不辍。而刘老之物质生活却箪食瓢饮居陋巷。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先生方可穿越百年时空,从满清走到二十一世纪之今天;厚德载物,先生始能包容一世纪之悲欢离合,从容澹定。子曰:“仁者寿”,信哉斯言。

四、显学

    刘老可谓当代旧体文学之泰斗。若非新文化运动,刘老心享盛名于华夏文坛。刘老显学于世人者,则在集部之诗词文章。旧体诸文类刘老无不精通,其诗文成就直追汉唐,不让古人。且刘老青年时代即是“二十文章惊海内”,今日更是黄鹤楼上留诗篇。刘老文学上之成就。可就四方面概括:

(一)原本家学

    刘老家学渊源。历代读书人。国学大师谢无量先生又其表叔。故朝夕涵咏,耳濡目染,浸润以成。此亦文化之初步也。

(二)交游名士

    刘老青年时代即与蜀中五老七贤,前清名士刘豫波、方鹤斋、廖季平诸先生从游。又得柳亚子、于右任、章士钊诸先生赏识。正所谓“登东山而晓鲁,登泰山而晓天下”,见多识广,增益胸襟。此正刘老诗文气格之高之重要原因。

(三)治学广博

    刘老虽以诗文名,然于经史子集各部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之百科全书。无论文字、音韵、训诂、诗书礼乐、正史杂史、掌故遗闻、诸子源流、制度典章、释藏道要,刘老谈之皆如数家珍。及今尚可记典籍不啻数千卷。《文心雕龙》云“集学以储宝”,刘老正其然也。此适与今日学者就诗文究诗文,治学狭窄迥异其趣。大师小家分水岭恰在此时在此矣。刘老学问化于诗文,随意点染皆成妙用。

(四)发乎性靈

    刘老至情至性。内心丰富细腻。虽饱学然并不以学文直接入诗。或化裁典实,所展现者亦无非性情。百岁诗心,弥久弥真,此一老人所最难可贵者。因自情生。故皆自然佳趣,不与前人相同,别有一番景象。更兼音韵纯熟。甚多诗句咸易上口,易读易记。

    刘老之诗文不可学而得,然刘老治学之精神太度则应为后学之楷模。

五、颂寿

    最后小子不揣譾陋,谨献寿联一幅。以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情。联曰:

克明德心君泰和百体从令

生睿灵宫墙万仞八遐共朝

联用刘老名。上联写刘老因德必寿且健。克明德出《大学》,即能明德之义。心君泰和百体从令化用宋哲范俊之《心箴》。下联写刘老学问渊厚而得文坛倾仰。生睿灵出《黄帝内经》。

    甚荣幸得跻身此盛会并发言。祈在坐诸贤德长者匡正。

 

                               共和国五十六年冬至渝州李里敬书于蓉城天人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