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薛宝钗服饰中隐含的内心世界
高二(13)班
吴颖芳 星级:★★★★★
摘要:本文就薛宝钗的服饰及其配色、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复杂性。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服饰;内心世界
《红楼梦》中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都通过外貌、语言、神态、服饰等方面使之丰富。其中,对服饰的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或刻画也很重要。
服饰是小说《红楼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它还包含一些隐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下面就以薛宝钗为例,让我们从服饰入手,来探究她的内心世界。
一、前八十回中的宝钗与服饰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以较多笔墨从正面详写宝钗衣饰的有两处,一是第七回周瑞家送宫花时,从周瑞家的角度看宝钗:
“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髻,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
二是第八回从宝玉的角度看宝钗:
“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从众人角度看宝钗也有一处略写,在第四十九回:
“只见中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二、从服饰看宝钗性格的多重性
1.从服饰的“间色”看宝钗的性格
“间色”亦称“第二次色”。(品)红、(柠檬)黄、(不鲜艳)青三原色中的某二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青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青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专业上的来讲,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礼记·玉藻》云:“衣正色,裳间色。”
“间色”所表达的是宝钗不明确的、隐蔽的个性特征。前文所述的第八回中:“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还有在第四十九回中:“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与众姊妹一色的“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次出场都穿了“间色”的服饰,“密合色”是颜色稍深的藕合色,即蓝与粉红调色而成的一种颜色,有了蓝色掺入,粉色不再明显,颜色也由暖色变为冷色。“葱黄”,是黄中微绿。宝钗身上的这三种色彩都是调合色,具有复杂暧昧的特点。爱的象征物是红玫瑰,而宝钗感受到爱情是,她是玫瑰紫色的,总有些什么挡在她的红色之外,掺入红色之中,使之不能明朗,不能燃烧。为什么不用正色呢?只用“间色”的服饰色彩选择是宝钗隐藏自己表象服饰用色的经典表现,也是超越自身年龄的早熟少女为自己确立的服饰风格,由此可见其性格中的隐忍或者压抑。
2.从服饰的“简朴”看宝钗的性格
“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既是宝钗歌咏海棠的名句,也从侧面反映出宝钗所坚守的人生哲学。宝钗服饰的挑选和穿戴都是受其思想观念的支配。作者通过宝钗日常服饰,从细节中放映出宝钗的为人,草灰伏线,点而不透,从而更加丰富地充实了人物的形象。
淡极和更艳,两者强烈的反差也反映出宝钗服饰的简朴与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对比。虽然她表面上过分的追求淡然朴素的服饰,期待着中庸的人际关系和和人生。(中庸:封建社会统治者提倡的主流思想,主张明哲保身,不激进。)然而,其实质是她为了处心积虑地荣登宝二奶奶的座位,是为了更加显赫的身份。当然这显然是作者特地设计的机关,从内到外来彰显人物性格的特征,肯定宝钗在贾母、王夫人心目中的地位。
宝钗作为一个为人低调、不愿意张扬和显露自己个性的女性,在服饰上自然会选择朴素淡雅的风格,与她的内心思想相匹配。就如宝钗那次出场——“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看起来这一身服饰,既符合她天真可爱的少女身份,也能够彰显她藏拙守愚的性格。她选择棉织面料的裙子能够带给人们温暖舒服的感觉,也符合她稳重而温和的形象。薛家曾经很有钱,可是到宝钗那时随着父亲的早逝,哥哥的不争气而已经走向衰落,因此寄居在贾府之下,未免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就需要她获得贾府上层人物的认可,也要不断拉近与下人们的关系,经常穿一些半新不旧的服饰或许能获得节俭的名声,同时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与下层奴仆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了她的亲和力。
3.从服饰红色的匮乏看宝钗的性格
衣服的颜色是身上的色彩,一个人穿哪种颜色,就等于宣布哪种色彩的风格最接近自己的风格,这种色彩也就是这个人的本体认同色。红色,明亮,热烈,真诚,富有青春气息,《红楼梦》中的年轻女子几乎都爱红色。如黛玉下雪天去看宝钗,穿大红羽缎对襟褂子,赏雪穿的是红香羊皮小靴,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林黛玉是以红为生命的;宝琴有大红斗篷,湘云穿大红猩猩毡昭君套,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岫烟本有一件红小袄,不慎丢失,凤姐送她一件大红洋绉的小袄儿,后来又托袭人带给一件大红羽纱的;凤姐儿第一次出场就穿了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见刘姥姥时穿着桃红撒花袄,大红洋皱银鼠皮裙;尤二姐穿着大红小袄;香菱不小心弄脏的是一条石榴红绫裙;宝蟾穿石榴红洒花夹裤,红绣鞋;尤三姐大红袄子半掩半开,绿裤红鞋。除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处也描写了其他人穿有红颜色的服饰配饰等。所以,爱红赏红是红楼中的公论。
宝钗的性格是安分从俗的,但她的服色却不同于大观园众姐妹中最流行的色彩。在服饰色彩上,一惯独立高标的林黛玉并没有与环境格格不入,倒是薛宝钗与众不同。宝钗还是位小姐的时候,她的服色就常常是深暗的冷色,还引第四十九回中写的来分析:
“只见中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在众姐妹一色“大红”斗篷中“莲青”鹤氅想必会非常惹眼,莲青,是深蓝中略带紫的一种颜色。从视觉效果上看比较暗,不分明,不容易被人注意。从色彩相关联的情绪说,这种颜色静、冷、神秘莫测。想相比于大红的热烈艳丽,莲青毫无疑问是冷静而素雅的。这一细节与宝钗个体性因素密切相关——更为早熟早慧、老成持重并具有“冷”特质。由此联想到这位雪肤的少女服的是由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四种花蕊制成的“冷香丸”以抵御“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的,这一细节也具有象征的意义,点出了宝钗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压抑少女天性的导致的结果。
李纨不穿红色是寡妇的无奈,岫烟无红是贫穷,但宝钗之衣精工巧作,唯独她不愿意穿红色,是本身个体性因素使然。在《红楼梦》最热闹的一个场面中,穿着这样一种色调的服装,宝钗不只是与众不同,简直有些怪异而不可思议了。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宝钗的服饰及其配色、风格、等方面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多重的复杂性格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是一面打开宝钗内心世界的镜子。纵观全文,服饰也是探寻《红楼梦》诸多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入口。
参考资料:
1.万红丛中一片雪——薛宝钗对红的排拒与隐藏及其心理透视 刘万里
2.《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服饰特点及意义分析 蔡朔冰
3.《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探析 张筠
4.“冷美人”薛宝钗论析 杜奋嘉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