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红楼梦》贾宝玉性格特征
高二(13)班 李拓
星级:★★★★★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人情小说”,是因为《红楼梦》中所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真性情的。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仍有许多学者研究《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原因之一。而贾宝玉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下面,我将从三个关键词对其的性格特点进行一些浅析。
一、痴情
1.对黛玉的痴情
第三十二回里,宝玉错把袭人当黛玉,表白一事便不难看出: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
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
便忙赶上来,
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
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
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
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宝玉错把袭人当成黛玉的一番表白心意的话让人动容。袭人出门给宝玉送扇子,这个小情节看是闲笔,其实不然。因为宝玉原本要向黛玉直接表述衷情,但黛玉却说了一句“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便离去了。然而,这个痴情公子还沉浸在向心上人诉说衷情的情境中未能自拔,错把袭人当林黛玉,终于把“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情话说了出来。这表现了宝玉的无比痴情。
宝黛二人意趣相投,心灵相通,真心相爱,但又总是矛盾重重,别扭不断。黛玉无意间听到宝玉在称赞她,听了宝玉发自肺腑的话,她惊喜自己没有认错这个知己,觉得宝玉的话就像从自己的心底说出来一样真切,可是,在她与宝玉的对话中,还是带叉带刺,或讥或讽,并非像宝玉一样心口一致。再加上宝玉在她面前总是显得憨愚,难以从黛玉嘴里感受她的内心。正是这种面对黛玉的“憨愚”和“心口一致”更加表达了他对黛玉的信任和痴情,这些掏心掏肺的话他不会和薛宝钗说,不会和袭人说,但是他一定会和他的黛玉说。
2.对众人痴情
有不少的读者觉得宝玉“情不情”,“多情”。
我对宝玉的“痴情”理解为,他“痴”于“情”,他痴迷,沉醉于自己的各种感情。
其实,只有往深里稍微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宝玉一点都不多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赞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大观园里,宝玉对女儿们关怀备至。如第三十回他看到龄官画蔷,就想到她“心里不知怎么煎熬呢?模样这么单薄,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忽然一阵雨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提醒龄官避雨而忘了自己也站在雨中,身上淋湿了都不阵地。
他对遭受欺凌的女儿更为体贴,一有机会便以自己的一腔柔情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如第四十四回,写平儿受到贾琏和凤姐的打骂,躲到怡红院来。宝玉喜出望外,尽心服侍,精心为平儿梳妆打扮。平儿走后,他又感叹不已:“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恝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
《红楼梦》当中宝玉挨打的场景,想必大家印象深刻。宝玉挨打之后,大家都很关心他:“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即时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崇矣。”贾宝玉身上很宝贵一点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人们之间真诚的关怀,他有着超越常人的一种珍惜。名利对他不重要,他不在乎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在乎的是别人给予他的温情。在这样一个充满腐朽气息的家族,这样的温情太难得了。甚至在挨了父亲的打以后,都没有抱怨父亲。试想一下,当别人给予自己这样的关怀的时候,有过如此深刻的思考吗?
所以,贾宝玉是块痴情的料。他不仅仅对自己心上人黛玉痴心一片,对所有他身边的,他喜爱的,需要关怀的女子,都报以痴情,甚至是对自己报以真正的关心和关怀的人,他也超乎“痴情”地对待,所有的事情最后一个才想到自己身上。
这种高境界的“痴”,换作别人,如何做得到呢?
二、叛逆
正如著名评论家何其芳先生所说到:“贾宝玉这个叛逆者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他对于科举、八股文、做官等一系列的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对,而且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少女们的爱悦、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也即是对于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大胆的违背上。”下面,我就何其芳先生观点中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男尊女卑的挑战
封建社会男性把女性视为玩物,但是宝玉不同,他说“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封建社会里,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在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又如在第二十回中,宝玉替麝月篦头;再如芳儿梳头,宝玉“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
这是他在《红楼梦》一书中,对封建礼教最大的叛逆思想。他不在乎男权主义,他追求男女平等的精神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对仕途功名的轻视
自古以来,人们向往、追逐名利,宝玉却对此没有兴趣,“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劝他读点有用的书,他便对她有些看不起,黛玉从来没有这样劝过他,他便引她为知己。例如书中所说,宝玉特别讨厌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可是全家人都竭力劝他、逼他去读经写文、谋取功名,后来就连林黛玉也在当时环境影响下劝说宝玉念四书写八股,但是宝玉听了虽也“觉得不甚入小。”
虽然抄家后家业破败的境况下,促使宝玉听从了宝钗要他用功读书,“以博得一务,果真中举名列第七”。但他赴考中举之目的并非为了想当官,只是仅仅为了使抄家后的贾府门庭再度生辉,以使母亲得到安慰。而后,就在他中举之日,便立即弃官出家、离尘为僧,这却又实践了他那厌恶仕途、与封建统治决裂的决心,宝玉的这一结局,符合其从来厌恶官场、厌恶仕途,始终不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那种叛逆者的个性。
《红楼梦》写宝玉的判词《西江月》是: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书中的第三回写道,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这是两个主人公第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
三、矛盾
虽然贾宝玉体现出来的反叛精神确实为人称道,但是其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封建时代的软弱,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正是《红楼梦》中人物有血有肉的体现,人都有“两面性”和“矛盾性”,这在宝玉身上尤为明显。
1.轻视功名利禄却又参加科举考试
在第五回中,当秦氏引贾宝玉来至上房内间休息时,贾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他心中便又不快,又看到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在第九回中袭人劝他道:“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袭人说一句,他也只是打秋风的应一句,并没有往心里去。他要和秦钟去上学,前来拜别他的父亲,他父亲贾政听到他去上学,很讽刺的说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竞顽你的去是正理。”在第十九回中,他的著名论说通过袭人表现出来:“你真爱读书也罢,假爱读书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个爱念书的样子来,而且在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贾宝玉对仕途的厌恶,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第十九回袭人用大道理劝诫宝玉,刚刚说完,宝玉就笑道:“再不说了,那原是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他把他以前所说的话称之为“信口胡说”。他现在也对他以前的鄙弃功名利禄的学说持否定态度,但他仍把“明明德”、《四书》认为是唯一的不可否定的书籍,认为除了“明明德”外,其他的书都是前人混编的,在烧书时,也把《四书》留下来,说明他否定一切,但并没有否定《四书》。
由上可见,贾宝玉的叛逆程度之深刻,反叛意识之强烈,但是在反叛思想背后,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更为浓重的妥协意识。
2.追求自由爱情却又屈从悲剧婚姻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宝黛爱情被一致评为是自由的爱情,叛逆的爱情。贾宝玉不顾封建的婚姻制度,热烈地与黛玉相爱,追求自由的爱情。在小说第三十六回,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金玉良缘”是尘世的安排,“木石姻缘”是自由的相爱。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让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他用过的旧手绢。在那时男女私传信物是不被允许和认可的。如果被王夫人等封建大家长知道的话是要被严厉批评的。宝玉冒着危险给黛玉送去了代表他一番心意的绢子。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贾宝玉想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虽然他们爱得惊天动地,但是贾宝玉在木石前盟中是一个敢爱不敢做的被动者。虽然在恋爱和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与共鸣上他是主动的,也是叛逆的,但他却一直没有为这份爱情主动的争取一个结果。贾宝玉既没有向贾母王夫人等表明自己的心意态度,又和薛宝钗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在爱情的发展中他一直被动的等待着家长的肯定,期待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到大婚之日才幡然醒悟,但已为时已晚。由于他的被动等待,林黛玉含恨而死。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已成定局。刚开始贾宝玉也无法接受,但到最后与宝钗婚后恩爱缠绵。这反映了贾宝玉对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背叛,他妥协与这既成的事实。一方面,他对叛逆爱情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妥协于现实的封建传统伦理,逃避不了封建文化的同化。
《红楼梦》中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在少数,在此仅对贾宝玉做浅薄的分析。
自古以来,对于贾宝玉的评价各有千秋。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如此,我觉得“一千个读者心中定然也有一千个贾宝玉。”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参考资料:
1.贾宝玉形象分析刘书能
2.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起到了什么作用?佚名
3.贾宝玉(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角)百度百科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