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力推荐: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朱婕

(2017-06-21 10:10:48)
标签:

《红楼梦》专题学习

学生习作

探春的性格

悲剧性结局

朱婕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强力推荐: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wbr>朱婕

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高二(13)班  朱婕  星级:★★★★★

 

    贾探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朵“野玫瑰”,她的性格如同玫瑰一样,将刚与柔、烈而醇这两种品质融合在了一起。

    初读《红楼梦》中读到林妹妹初进贾府一回时,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有凤姐的先声夺人、黛玉的柔弱娇美、宝玉的怒而摔玉,探春的一句笑言“只怕又是杜撰”也让我在探春的始出场就记住了她,在众人屏息而待黛玉小心应答时,探春却说笑如常,而这句笑言也正是探春豪爽开朗性格的体现。

    而作为一介女子,探春酷爱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磅礴浑厚、遒劲郁勃,难有女子会喜欢如此阳刚的字体,而探春却对颜体情有独钟。探春喜欢颜体,与她的性格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探春的性格与她的悲剧性结局。

    一、从家庭背景和习惯养成看探春的性格

    儒家作为古代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思想,对中国社会意义非凡,儒家思想也牢牢扎根中国人的骨血之中,而儒家历来主张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更是使古代中国将等级秩序看得十分重要。从《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时连贾母贾政一众长辈尚且要行跪拜之礼,尊卑等级秩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而探春,却是区区一个姨娘所出,也非长女,作为一个庶出女儿,探春的地位可以说是十分尴尬。探春既不能像男儿一样打拼而有所为,也没有身份尊贵的生母为她撑腰。而当我们将探春与同为庶出的迎春对比时,不难发现两人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区别。迎春的懦弱胆小、缺乏主见正与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有着鲜明对比。而当我们将探春将同母所出的贾环对比时,不免又觉得贾环显得粗鄙顽劣许多。而探春为何又会与她的妹妹与弟弟有着这样的显著差别呢?

    经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从内在看,一个人的天性是至关重要的。天性,即本性。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为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第二种指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第二种也就是指一个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是外界难以改变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而《孟子》中也说:“形色,天性也。”我认为,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在探春天性中就存在着一股子果断豪迈、敢说敢为的男儿气概,而颜真卿书法中展现出的阳刚与正直和探春的天性不谋而合,故探春喜爱颜体,也是流露天性的自然之举。第二,培根说过:“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可见,后天的客观环境也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古代的妾身份低下,只是作为繁育后代的工具,妾并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亲自抚养亲生儿女的权利,抚养权会被转到嫡母或家长手里。但在《红楼梦》里,由于贾母喜欢女孩儿,探春从小被贾母带大,长大了后贾母又觉得儿女太多而转移给王夫人带。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中女孩儿个个都能书善画、品行高洁。这与她们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探春正是在这样优良的生长环境中生长,养成的良好习惯也使她的天性没有向自傲自负、过分偏激转变,而是与她的天性融为一体。而我们反观贾环,都说“母凭子贵”,赵姨娘对这个儿子看重得多,贾环与赵姨娘相处的时间也多得多。可这对于贾环来说,可却称不得上是幸事。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长此以往,贾环也沾染了赵姨娘的粗鄙粗俗,甚至有些无赖,这一点从贾环陷害宝玉和故意打翻烛台烫伤宝玉都能看出。

    而迎春同为庶出,却是一块“二木头”,显得十分懦弱。这与她的成长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迎春母亲早逝,父亲又荒淫好色,不大关心女儿,能为了还债就把女儿嫁出去抵债。名义上的母亲邢夫人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那迎春“二木头”的懦弱就可想而知了。

    在《红楼梦》七十三回中,邢夫人数落迎春:“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谁知竟不然,这可不是异事。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议论为高。’”同为姐妹,难免被人比较。迎春既得不到长辈的关爱与慈爱,也没有过人的才能学识,作诗猜谜皆不如众姐妹们。这不免让迎春更加得自卑而怯懦,逐渐地养成了“一问三不知”的木头性格,一味地顺从,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而探春却恰恰与之相反,她身为女儿身,却有一颗男儿心,不愿甘于人下,努力地展现自己。那探春喜欢阳刚的颜体也不奇怪了。而这样积极进取、勇敢富有才气的探春让人如何不爱?

    二、从“不孝”看探春性格中的刚与柔

    探春在《红楼梦》中,被称为“野玫瑰”。玫瑰,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椭圆形,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枝条较为柔弱软垂且多密刺。

    提起玫瑰,想到的画面大多是浓郁的红色,芬芳柔软的花瓣,刺手的枝条。探春也如同美丽夺目的玫瑰花一样,“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样一个如同玫瑰花的美人,给众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精明才干,果断决绝。而探春坚强的外表下,也隐藏了一颗柔软的心。

    探春最遭人诟病的一点,便是她的“不孝”。在《红楼梦》五十五回中,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后,李纨想着袭人母亲死后赏银四十两,也想用四十两赏银打发。探春却执意要按照规矩赏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哪里肯罢休,急冲冲地来找探春闹:

    “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探春笑道:‘……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上文段中,探春面对生母的质问可谓是不屈不挠,得理不饶人,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寒心,一口一个姨娘,甚至不认舅舅,探春“不孝”的帽子就这么被扣下。可从探春的立场,她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探春这么做的原因。

    第一,探春在文段中也说:“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探春因为庶出的身份,本来就易受到别人的轻视,探春一心想出人头地,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自然是不想出一点差错落人口实,在此事件中,按照规矩来说,探春的做法没有一点差错,是赵姨娘认为自己的女儿管事,自己定能捞好处,结果不如意才大闹起来。从当时探春的处境来看,照管家务的人有她以及李纨。探春还只是未出阁的小姐,难免不被人信服,况且当时还有“刁奴蓄险心”,探春虽执管家之位,可她也处境为难,她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事在府中立威。

    第二,再从探春的性格特点来分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呈现的哲学观为“正邪两赋”,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正邪两赋”,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探春也是正邪两赋而来的清净洁白女儿,她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可是自己的生母却是那样一个品行低劣的人,探春的性格可以说是和赵姨娘有些水火不容,可赵姨娘却要求她“拉拉扯扯”,探春自然是排斥这样的做法,那她拒绝赵姨娘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探春性格中刚强的体现。

    而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若是她一味地顺从自己的生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赵姨娘在《红楼梦》中呈现出的形象,也就是小气市侩的丑角,在《红楼梦》六十回中,赵姨娘与小丫头拉扯时,连骂人都可以不带重样的连吐一串,可以说是浅薄粗俗了。若是探春答应她一回,那一定就会有第二回第三回。那探春也会被众人归入赵姨娘之流,越发地不受别人重视。探春只是不一味“愚孝”,不能说她不孝。

    《十三经注疏》中赵岐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第一句话的大意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探春对生母若是一味顺从,这才是“不孝”吧。探春对母亲的劝说,不正映照了她的孝吗?而探春对赵姨娘的孝,《红楼梦》中也大有体现。在《红楼梦》六十回茉莉粉事件中,赵姨娘因觉得受辱而和小丫头们大闹,探春到达现场后喝住芳官等人,带赵姨娘离开现场又多加安慰,事后便调查此事是谁教唆的,足以见探春的孝。

    而探春之“烈”,也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大观园被抄家时,众人大多唯唯诺诺,探春却强烈反抗,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奴才王善保家的不懂规矩去掀探春的衣裳,探春甩手就给了她一个大耳刮子,挫了她的威风。先顶撞了凤姐,又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

    探春自称“蕉下客”,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但蕉叶却碧翠似绢,玲珑入画,兼有北人之粗豪和南人之精细,如同探春一般。正如玫瑰不止有刺人的枝条,也有柔软娇嫩的花瓣,探春如何刚强,也只是个十几岁,未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女孩儿。所以,在平儿探望探春并好言安慰时,探春能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在被自己的生母责备时,探春霎时就流下了眼泪;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感慨世事沉浮,也不自觉地流下泪来,这些眼泪也让我们不自觉更加怜惜探春。

    三、从判词上看探春的悲剧性结局

    曾经看过一种说法,说红楼中的女子,探春是结局最好的一位了。可真的如此吗?由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丢失,关于探春嫁往何方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从探春的判词中或许能略窥一二。

    判词《分骨肉》中写到:“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判词上看,大多数解释认为探春远嫁边疆,有的学者认为她远嫁海南。后四十回写她因南海戡乱而嫁给了海南岛上镇海总制周琼家的公子。而有一种说法认为探春成为王妃,而不管是哪种说法,从判词标题“分骨肉”中,便可知道探春远嫁,与父母亲人骨肉分离,在别人看来,探春寻到了一个好夫婿;或许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看来,远嫁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手机电脑都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想家时,一趟飞机或高铁,不出多久就可与家人团聚。可对于探春来说,夫婿的一切都只是个未知数,样貌如何,品行是否端正,是否如贾赦之流好色贪欲,对于探春来说都是未知的。又怎么能说她有着一个好归宿呢?

    而远嫁边疆,离家乡千里之遥;《红楼梦》故事地点在京城,假设贾府住址在北京,而探春远嫁海南,这两处的直线距离就有2500多公里,也就是5000多里。《红楼梦》中林黛玉南下扬州看望父亲,后又去苏州料理丧事,然后再启程回京,用了半年左右;探春出嫁走的是水路,明代郑和下西洋行船速度大约是每日行100海里,也就是370里左右,如果探春按照郑和宝船的速度,不加休息地赶路,也要半月左右才能到达娘家。在《红楼梦》续书中,探春也只因省亲而归家过一次。探春出嫁,身边只有几个婢女跟着,人生地不熟,习俗语言等等都是陌生的。探春若是受了委屈,也没有一个能诉苦的人。

    假若不受丈夫的宠爱,探春这样刚强的性格,却只能整日被拘在庭院之中,等待丈夫的恩宠,伤春悲秋。这般的生活不适合探春,探春是想有所作为的,探春向往的,是顶天立地而有所为。可出嫁后的日子会如何,没有人知道,就算探春再怎么睿智应变,她的日子也不一定就过得如鱼得水,而贾家落败,探春也没有所谓的后台,只能依靠婆家而活,这样的日子,对探春来说,不过是另一种煎熬。

    总结

    探春在红楼众多奇女子中,排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第四位,仅排在主人公黛钗及皇妃元春之后,足以见曹雪芹对探春评价之高。身为一个庶出小姐,探春既有诗情画意的才情,又兼具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并有着洞悉全局的机智,是大观园第一有远见之人。探春的刚强性格也导致了她对颜体的偏爱。这样的探春,不仅在当时,是一朵芬芳的“野玫瑰”,在当世也对我们的处世为人有着很大启发。

 

高二(13)班《红楼梦》专题学习小论文定向、选题作业单

姓名

朱婕

座号

07

邮箱

1141686243@qq.com

确定研究方向

探春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结局的悲剧性

初步拟定题目

从“何瘝痌惠爱之深耶”浅窥探春

——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从探春酷爱颜真卿的书法切入探究探春的性格)

初步拟定摘要

贾探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朵“野玫瑰”,她的性格如同玫瑰一样,将刚与柔,烈而醇这两种品质融合在了一起,而她的结局于她,也不过是另一种不幸。

初步拟定关键词

刚强 不孝 悲剧命运

初步拟定小论文的“正文”结构,即每一部分主要论述的内容或角度等

第一部分

从出身地位来探究探春的性格特点(与同出身的贾环做对比)(与惜春迎春做对比)

第二部分

从不孝来谈谈探春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

探究探春结局的悲剧性

结论

探春既有诗情画意的才情,又兼具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并有着洞悉全局的机智,是大观园第一有远见之人。而她的性格由先天后天两方面共同影响造就,而她的结局不过是另一种不幸罢了。

参考资料出处

百度百科 天性 贾探春

探春为何钟爱颜真卿书法?杨立新

试论清代妾在家族中的民事法律地位 郭洁

百度知道 芭蕉的象征意义

 强力推荐: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wbr>朱婕


强力推荐:浅谈探春的性格与悲剧性结局 <wbr>朱婕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把论文写作当作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的“出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x8k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